■曾婆婆在病房细心照顾小霞
■曾婆婆家里堆满了她四处拾荒捡到的东西
和电视剧《搭错车》一样的感人故事
在垫江县桂溪镇延续
垫江县桂溪镇迎春桥附近街道,不管天晴落雨,每天都有一位佝偻的老人,提着一个黑口袋猫着腰挨个翻找垃圾桶,搜寻纸箱、塑料瓶等可以卖钱的垃圾。
穿戴整齐、有儿有女,78岁的年纪原本该在家安享晚年的她,为何不顾儿女反对每天出门捡垃圾呢?
“不要小看这些垃圾,一个塑料瓶可以卖一毛钱,积少成多嘛。”周围人都知道老人叫曾宪华,捡垃圾是为了16年前的一句承诺。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垃圾婆婆
雨雾中,一个佝偻的老人,在翻找垃圾桶
昨日中午12时20分,雾蒙蒙,雨蒙蒙。正当大家享用热乎乎的午饭时,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婆婆顶着小雨,提着一个黑色塑料口袋出现在桂溪镇迎春桥附近。
左手拿着“战利品”:一个塑料空油桶、几块纸箱、一个装满空饮料瓶的黑色塑料口袋,老人目光四处打望,突然她眼睛一亮,径直朝路边垃圾桶走去。
她捡起一个放在垃圾桶顶上的饮料瓶,拿掉瓶盖倒掉里面的液体,熟练地放进黑色塑料袋里,又猫下身子往垃圾桶里瞧了瞧,右手伸进垃圾桶里掏了半天,掏出一小块纸箱碎片。
打开黑塑料袋数空瓶数量。一共13个,老人似乎对收获不满意,又继续往一个老居民区走去。这里每户人家门前都放着一个垃圾桶,里面几乎都是些剩菜剩饭等生活垃圾,老人转了好一阵也没有收获。
终于,发现路边一个洗衣槽旁边放着一个纸箱子,好像是怕人抢先一步,老人快步上前,弯腰将纸箱子捡了起来,拆开压平,夹在左腋下。
“曾婆婆,今天生意不好啊,才找到这么点。”“是呀,今天出来晚了,都遭别个捡走了。”老人叫曾宪华,街上居民和她十分熟识,走到哪里都有人打招呼。
16年来,这里流传着一个和电视剧《搭错车》一样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要从曾婆婆捡垃圾说起。
半路婆孙
她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在一起生活了16年
曾婆婆家住桂溪镇迎春桥185号,穿过一条小巷子,一栋年代久远的5层建筑,曾婆婆就住在底楼一间2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里。客厅靠窗部位高高堆放着许多纸箱挡住了光线,客厅另一边摆放着一张床,显得十分拥挤。
里屋还摆着一张床,虽然陈设简单,但显得井然有序。这个家里,最值钱的就是3年前花100元买的一台旧电视和一台别人送的电扇。
“卖掉这些废品,我就可以给孙女买点肉补身体了。”曾婆婆一边整理捡到的纸箱和塑料瓶,一边说。
曾婆婆口中的孙女叫小霞,邻居们都知道,这个孩子和她没有血缘关系。
曾婆婆膝下原本有6个子女,大女儿的儿子、媳妇均是聋哑人,二女儿的丈夫是哑巴,4个儿子在农村。20多年前,曾婆婆到垫江县城给人当保姆带孩子。16年前的一天,一个熟人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女婴找到她,希望她帮忙照顾,这个孩子就是小霞。
曾婆婆告诉记者,抱孩子来的人叫李忠明(音),在高安镇当赤脚医生。由于家人反对,无奈将捡到的这个弃婴交给曾婆婆抚养,李忠明每月垫付140元生活费。“他也是做好事,娃儿可怜,难道不管?”
“我帮你带!”曾婆婆说,她当时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为了这句承诺,她开始了与小霞长达16年的相依为命。她说,李忠明开始说好每月140元生活费,后来时有时无,再后来,李忠明一家搬走了。
几个孩子条件都不好,曾婆婆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现在凭空多了一个“孙女”,使得原本就困难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曾婆婆开始捡垃圾变卖贴补家用,一捡就是16年。
“听到其他外孙叫我外婆,她也叫我外婆。”曾婆婆说,小霞跟自己生活了16年,已经是分不开的一家人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