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老家好,但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在这里很开心,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老师对我们很好,我很喜欢他们。”这是安徽合肥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话语。但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就读的是没有固定校园,没有操场,没有办学资格证,没有安全感的 “黑学校”。图为2012年6月1日,启明学校的一名女生在等待吃午餐。
在合肥闹市区的城中村,有一所极其微小的希望学校,小到如果不是传来读书声,你可以误认为就是一个普通的住家。学校被居民楼包围,楼与楼之间的缝隙几乎一脚就可以跨过。走到学校要穿过摸不清方向和尽头的窄窄的巷子。图为2013年9月2日,开学第一天,嘉城学校的孩子们在楼道间玩耍。
在这所数百平方米的三层居民楼里,簇拥着八九个教室,200多个孩子。一扇门一扇窗户,两排桌凳,就是一间教室。一块木板刷上黑板漆,就是一块黑板。楼上楼下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之间窄窄的过道以及楼梯间,就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图为2013年9月2日,嘉城学校原先是筒子楼,孩子们下课后只能在过道中活动。
“已经好几年了,原来在淝河路边,后来拆迁搬到这里。”附近的村民说,“几乎都是居住在这个城中村里农民工的孩子,带有各地口音。”由于学校是由居民楼改建,空间狭小,光线暗淡。学校没有院落,每层共有5个房间和过道。图为2011年6月1日,希望学校的空间狭小,所以孩子们几乎不上体育课,更谈不上篮球、乒乓球和跳绳。课间除了上厕所外,孩子们也大多在教室里玩耍。
学校设有小学、学前班、幼儿园,一楼其中三间是学前班和两个一年级教室,其余是厨房和办公室。通过窄窄的楼梯抵达二楼。二层结构和一楼相同,三间教室和一间老师办公室,三楼则是高年级的四间教室。图为2009年9月1日,所有农民工子弟学校普遍拥挤。
距离这所小学不远还有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嘉城学校和启明学校。也是由居民楼改建,每所拥有100多名学生。图为2011年6月1日,希望学校的厕所很小,上厕所经常要排队,特别是女同学。
据了解,2000年合肥市在全省率先实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里孩子一样,可以就近到定点学校上学,并享受“同城待遇”。而且,经过多年发展,定点学校已从2005年的32所发展到了2013年的195所,其中市区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增至116所。但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不能就近入学,依然因务工证明、暂住证、户口簿和身份证等门槛,尽管门槛在不断降低。图为2010年1月8日,冬天的学校非常冷。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