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封面照。
过去两天,一篇题为《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突然在网上走红了。一个网上堪称“用烂了”的词汇,成了一篇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让很多网友大呼“神奇”。起初,有网友质疑这张封面照的真实性。但依据学术期刊网络的检索结果,南都记者很快证实了论文的真实性。
论文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位名叫汪奎的2012届毕业生所写,目的是对网络会话流行词汇“呵呵”建构网络会话结构的功能,以及在具体会话语境中产生的交互语用义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
“以往研究网络流行语的文章多集中于汉语的实词和短语结构上,对于‘呵呵’、‘哈哈’、‘吼吼’类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虚词缺少关注。”作者在论文摘要中分析,实际上,(呵呵)这类词在网络即时会话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功能,还可以实现相应的言语行为。“对汉语日常口语语篇研究以及网络状态下自然语篇变异研究的推进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能把‘呵呵’两个字写出一篇硕士论文的一定是强者啊。”随着论文封面照在网上流传,相关话题也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研究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词汇,“真是白交三年研究生学费”。
也有网友认为,“这个选题挺符合老师要求的‘小题大做’精神,应该是优秀论文”,“学位论文写成这样值得表扬”。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网友简单还之以“呵呵”来作为转发和评论语,并逐步形成网络接力。
“作者躺着中枪遭来冷嘲热讽,甚是冤枉。”来自上海的一位老师在微博上说,国内研究“嘛”、“呵呵”和“你看”,国外研究“youknow”、“well”和“Im ean”的大有人在。
他表示,语言学就是用以描述、解释语言现象,此论文选题正常。“用我导师的话说,语言学研究本是富人自娱自乐的游戏”。
有网友也注意到,在这篇论文列出的参考文献中,就有诸如《语气词“哈”的情态意义和功能》、《“好不好”附加句的话语情态研究》以及《助词“呵”的语法演变》等类似的论文。
南都记者通过检索还发现,2011年,厦门大学中文系一位名叫卜源的硕士研究生和该系苏新春教授同样发表过一篇题为《网络聊天中的拟声应答词 以“呵呵”为例》的论文。作者认为,作为新兴学科,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网络会话语言进行具体、动态的探讨研究,有助于对话语含义的深层研究,才能真正融入当今网络社会。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