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遭室友投毒身亡
4月1日早上9时刚过,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喝了一口寝室饮水机内的水,发现味道不对就没有再喝,并将水都倒掉把桶刷干净。
一小时后,黄洋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并伴有发烧症状。导师和同学马上把他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当时,医院经初步诊断后认为黄洋是吃坏了东西,按照胃肠炎的处理方式给予其输液治疗。4月2日,黄洋的症状并未好转。当晚9时,黄洋又在同学的陪同下看急诊,被诊断为“急性肝衰竭”。
4月3日,黄洋的病情继续恶化,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4月7日,“黄洋烦躁,意识不清,须药物镇静……”黄洋的同学、校友开始为其紧急联系许多同行,寻找解毒的办法。直至4月9日,黄洋的师兄孙某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提请其注意N-二甲基亚硝胺。孙某收到短信后,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使用该药物后的实验室小白鼠症状与黄洋的症状十分相似,而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正是黄洋的同寝室室友林某。他立即向医学院和学校领导反映此情况,并向保卫处报案。
据警方消息,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在黄洋寝室饮水机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成分,锁定其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4月12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当天,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诊断黄洋为“急性多功能器官衰竭”,情况极不乐观。
4月16日下午3时23分,黄洋去世。
事发前曾因水费起争执
被警察带走后,林某对投毒一事供认不讳,但对动机闪烁其词。据媒体报道,林自称听见黄洋和另一名室友谋划愚人节要戏弄自己,于是抢先报复。
据了解,林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被林拒绝。他提出,自己喝得少,平摊的方式不合理。争执以林“自己买水喝”告终。这是离案发时最近的一次争执。
经查证,早在半年前,林就从QQ好友上删除了黄洋,黄洋也将林删除了。在同学眼里,林某“看起来挺阳光的”。
林某,广东汕头人,家庭经济情况中等。2005年考入中山大学,2010年保送成为复旦的研究生,成绩优异,曾任学生会副主席,获得国家奖学金,外号“林院士”。案发时,林某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实习。
据同楼同学反映,他和黄洋之间似乎并无纠纷。不过,他和导师之间有些不愉快很多人都知道。林某是“N -二甲基亚硝胺”研究方面的“专家”。此前,他曾在国内肝胆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对肝胆类病理了解程度较高。网上搜索林某的论文,在其4篇涉及“N -二甲基亚硝胺”的专业论文中,就有两篇提及使用二甲基亚硝胺对老鼠注射进行实验。
在黄洋住院后,有同学看出了他的反常。
4月5日,凌晨2时35分,黄洋仍在住院。此时林某刚看完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他在微博上写下:“动荡的年代,糟乱的时局,不安的社会,迷茫的人。安全感成了金子般的东西。不成熟的少年,自以为成熟的爱情;早熟的少女,为寻找依靠,寻找安全感,不惜玩弄爱情。灰色的事件。可,勇敢倔强的少年,不带丁点娘炮,大赞,不然要青春来作甚!带种的就来真的,出来混,就不要怕死。”
5成大学毕业生有心理问题
黄洋刚去世两天内,又接连发生了两起校园暴力事件。
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0级自动化专业学生蒋某刺死同舍室友袁某。原因是蒋某未带钥匙敲门,而袁某在宿舍玩游戏未及时开门。双方引发口角,进而发生肢体冲突。
4月17日晚,沙洲职业工学院经管系2012级学生符某持水果刀窜至学校宿舍楼,将在该学院短期培训的学员曾某刺伤。经警方初步查明,嫌疑人符某因悲观厌世,几欲自杀没有勇气,便预谋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排解内心压力。当晚,符某发现独自在宿舍上网的曾某,便冲进房间行凶。
长沙市怡欣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市心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刘立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案件反映出一个在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在大学后才开始住寝室,与同学出现矛盾,又没有学会如何去处理矛盾,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匮乏。”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
“现在,国家要求每个大学都要有心理咨询室,但很大一部分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没起什么作用。”刘立京认为校方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应该主动干预。他说,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少会主动到心理咨询室求助。“在我们接手的案例中,主动求助的案例不会超过10%。”
“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太注重成绩和分数了,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心理问题。”刘立京建议:“有必要从小学就开设心理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因为心理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积累出来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