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长安俱乐部
有人说,会所是富人的后花园。也有人说,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在现下“节俭之风”和“空盘”运动前,它却成了“奢华”、“腐败”的代名词。于是,有人甚至从“和谐社会”的角度呼吁监管,而更多的经营者则依旧在自己的阵地上默默坚守与探索。
长安俱乐部:长安街上最神秘会所
如果不是光明正大地矗立在北京宽广的长安街上、如果不是“京城最豪华的私人会所”的名号,相信没有谁会留意到它:简约甚至有些陈旧的楼体,跟对面雄伟的“北京饭店”形成鲜明对比,门前车辆拥挤,空间逼仄。
但过往的行人依旧时不时举起相机,对楼顶“长安俱乐部”几个大字拍了又拍,拥挤在门口路边的豪车,比如“宝马”依旧若隐若显地摇曳着人们窥探的好奇心。
附近开高档餐饮的老板常会听客人津津乐道这个“神秘”的地方,以致也忍不住好奇想方设法来这里参观,但按长安俱乐部的规定:非会员,谢绝参观。
于是,没有机会窥其全貌的人们对其有各种夸张的猜测:在外界,它的入会费被哄抬到“100万”,它的内部格局经常被冠以“奢华”“富丽堂皇”等字眼。但事实并非如此。
即便楼顶的“长安俱乐部”几个大字覆盖了整座大楼,但实际上,这整栋楼只有5个楼层被“长安俱乐部”所用,其他则是写字楼性质,对外出租。
一进门,首先映入满眼的是便是“屏风・宝座”,通体金箔,甚是夺目。据称,它由中国紫檀博物馆出品,按故宫乾清宫龙椅比例制作。旁侧的“紫檀如意”,与其相呼应。
穿过左侧木质拱形门,乘电梯上至9层,餐饮式的布局清新典雅,暖黄的灯光辉映着或红或黑的家具主色调,显得静谧温馨。此外,还有还有图书室、雪茄室等。
据长安俱乐部副总经理姚积伶介绍,自2006年至今,长安俱乐部已经经历过2次装修,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奢华,而是强调精致、温馨,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即便是门口“宝座”,想要传递的也不是奢华,而是一种尊贵,“带有文化气息的贵气。”
此外,他还强调,长安俱乐部的个人会籍会费目前是16.8万,每年的年费是1.6万,以延续会籍的有效性,即便是终身会籍,会费也只有48万,而并不是传说中的100万。
另外,姚积伶还详细介绍了长安俱乐部的会员甄选规则:一是会员推荐;二是审核,而并非是只要有钱就能进入。
“最关键的是俱乐部的这个平台适不适合你来使用,这是最关键的。”姚积伶说,会所是集商务、社交、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是一个家的延伸,想要加入的会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目的,而且能经常使用会所,并且能够跟其他会员顺畅交流,如果说你单纯地想社交,或是锻炼,那么你的目的就不是很完整。
隐蔽式私人会所与协会式组织
除却长安俱乐部、北京香港马会、中国会、京城俱乐部以及美洲俱乐部等公开经营的会所,在京城的某些角落,还蜗居着各类企业家的私人会所,而且大多比较隐蔽。
宋文洲在文章《企业有必要搞私人会所吗?》中曾这样描述他所光顾的隐蔽式私人会所:
“那是东单附近老胡同里的一个大四合院,门外道路窄狭,院内的空间还颇宽敞。建筑主体怕是有上百年的历史,保持原貌,且收拾得干净得体。为我们服务的也都是朋友公司职员。饭后,我们还被请去欣赏古琴弹奏,演奏者竟然也是公司职员,琴韵缭绕,极为专业。
那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古琴姑娘竟然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除了兼职弹琴、担任公司收藏古琴的维护业务外,其主要业务是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研究,而她手中那把价近百万的名琴就是她自己的收藏。”
此外,除了拥有实体、通过会所聚合人脉圈子的形式之外,还有一类协会式组织,只有人群,没有固定场地,这其中最著名的国内组织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于2006年,由国内著名商界人士为主体创立,很多著名企业家都是它的理事。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1月11日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举行一年一度“道农会”的日子,“道农会”被外界称为商界春晚,是国内著名企业家的联欢会,形式轻松。圈子里的人把这场活动称为“大象们的聚会”,一位熟悉这个圈子的人士告诉本刊:“这群大佬们并不是每天都板着脸,一本正经的,他们还有另一面,是无法在普通老百姓面前释放的。'道农会'是让'大象们'放松下来的活动,活动内容是企业家上台表演,你很难想象李书福上台弹古筝、朱新礼扮演朱元璋的样子。企业家可以放心,它是完全封闭的,每次只有200个嘉宾,都是企业家。没有记者能够进去,所有的媒体报道全都是他们想放出的新闻,第一届的消息是参加活动的人发微博放出来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