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相聚一次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
3月2日中午,火天岗小学,青树火苗舔砥着黑漆漆的锅底,饭香四溢。21个娃娃拿着饭盒,整齐地排着队伍,鱼贯进入厨房,张兴琼操着饭勺逐一为孩子们舀饭,最后她才为自己盛上一碗饭,在火塘边上坐下来。
张兴琼告诉记者,庙子梁村小、火天岗村小和家,正好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从庙子梁出发到火天岗村小或者回家,都需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
由于庙子梁距离家太远,廖占富只能每隔两三天才回一次家,家里的农活大部分都落在张兴琼身上。既要教书又要干活,她的双手早已结满老茧,尽管如此,她还是十分挂念山那边的丈夫,“小伙子犟得很,感冒了从不弄药,每次都是我给他打针输液。现在他一个人,要是病了哪个管他哦。”
分居两地,廖占富十分担心妻子的身体状况。火天岗每年11月就下雪,第二年4月才转暖,妻子年龄大了,身体不如从前,腿脚也不那么利索了,当年生孩子后没休过产假,照样坚持上课,现在咽炎愈加严重了,还有,她的记忆力也衰退了,工作起来可能会更加吃力。
心语心愿
20 年“夫妻小学”培养孩子无数只要还能动,就一直会坚持下去
20多年间,这对老妻少夫扎根火天岗,夫妻小学成为大山里最动人的风景。闲暇之时,夫妻俩经常回忆过去:村里人少文化,不会使用温度计,温室育秧时,把温度计挂在室外,而室内的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秧苗早就烧坏了,经他们指点,再没发生过类似的事;办过两届扫盲班,村里35岁以下的人,都能读写50多个字了;一些孩子个人卫生差,是他们手把手地培养起良好卫生习惯;冬季来临,家家户户都会送来上好的木柴取暖;每年杀年猪后,家长都会送鲜肉来,他们如果拒绝,家长们就会炖成汤送过来……
这些,都成为他们数次想离开,却最终未能离开也无法离开的理由。
微薄的工资,要供两个孩子读书,还要赡养老人,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以前上一趟街,要走近4个小时的山路,去年底道路硬化了,很多人家都买了摩托车代步,前不久去中心校领书,两人舍不得上百元的租车费,为此还在路上生了一场闷气。
20多年间,夫妻小学到底送走了多少学生,两个人没有准确数字。不过逢年过节,都有学生寄贺卡过来,十多名学生如今也当上了老师;还有在海南工作的学生,三番五次打电话邀请他们去度假……
“大山里走出去的娃娃,还是那么质朴,他们还记得我们。”每每回忆起这些,夫妻俩内心很温暖。“不想走了,也走不动了。”张兴琼说,只要还有家长把娃娃送来,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一直会坚持下去。
记者手记
20年,在同一所学校,夫妻俩相依相伴,关于夫妻小学、关于两位主人公的故事,足以写成剧本拍成影视剧。
妻子比丈夫大8岁,当初是什么令他们相互吸引并携手走到今天?对于这个话题,夫妻俩的回答出人意料:丈夫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妻子倒认为自己有些“亏”。但从他们组织学生做游戏、给学生做饭的过程中,记者读懂了丈夫对妻子的爱怜、妻子对丈夫的柔情。校门口,丈夫为妻子修的那一段路,仿佛就是通江版的“爱情天梯”。他们的朴实,宛如火天岗的茶香,在大山之间历久弥香。爱情故事
妻子口中的他还是那个“小伙子”
1980年,17岁的张兴琼在闭塞的火天岗村里,是唯一读过高中的女孩子。
有知识,个子高挑面容姣好,她成为大家公认的“村花”,身边不乏追求者。当时村小有七十多个学生,外面的老师不愿进山。在担任村主任的父亲的鼓动下,张兴琼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
1988年,一位背着铺盖卷和一口小箱子的男青年路过校门口。“你是去茶场吗,茶场在后山山顶上”张兴琼热心地为对方指路。“不,我是来这里教书的。”小伙子回答。
因为廖占富的到来,火天岗村小总共有了4名教师,已有8年教龄的张兴琼担任学校负责人。对于这位大姐姐,廖占富既敬重又钦佩,经常向其讨教教学方法。
山里的条件毕竟太差,一年之后,其中一位教师离开了,这让村民和村干部们很是不安。有一天,村支书突然找到张兴琼,说要给她介绍一桩亲事,对象就是同校的廖占富老师。
此时,张兴琼才认真审视身边这位新同事。个子不高长相一般,性子急但人品尚可。乡上广播站正招人,这正是走出大山的机会,况且还有那么多小伙子在追求自己,她的内心很矛盾。
父亲又出面做工作,她读懂了父亲的心思,家里全是女孩,父亲怕她嫁远了,父母老了无人照顾。就这样,张兴琼和这个不大起眼的同事,开始了新人生。
8岁的差距并未成为感情的鸿沟。张兴琼经常亲昵地称丈夫为“小伙子”,两人拌嘴时,廖占富偶尔会翻出“旧账”:“这么大年龄还哄我,要是早知道,我就不要你了。”原来结婚之前,他以为妻子大自己5岁,在妻子怀上孩子时,他才知其真实年龄。每当这时,张兴琼就会回击:“哪个请你当初估到跟着我的?”说完,两人就会哈哈大笑。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