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关性教育的记载始于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皇帝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规模的经学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有关经学各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并由班固将之整理编撰为《白虎通德论》(简称《白虎通》)。
这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白虎通》,十分明确地规定了贵族子弟在“辟雍”学宫必须学习的各种技艺,除了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在课程中居然还有性教育。
根据《白虎通》的记载,这次会议明确规定了这些贵族子弟的性教育,要在学宫中进行。为什么?因为“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妻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渫渎,轻慢不严肃也;阴阳夫妻变化之事,性也。
在皇帝主持的高规格会议上讨论性问题,足见其重视的程度。不仅仅如此,会议甚至还讨论了应该和未满50岁的妾性爱几次这样的事情。
中国古代,民间百姓的性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嫁妆画”和“压箱底”。这种“照猫画虎”的引导方式,是性教育的“形象教具”。 根据存世的实物看来,“嫁妆画”实际上是一卷8张12张不同性爱方式的图画(后来发展为春宫画)。
从其雕版印制、乡土气息和浓厚的民间色彩等特点,我们就知道它在民间的需求量以及受欢迎的程度。哪家的女儿出嫁前,父母往往都得买上一两卷,作为嫁妆,让女儿在新婚之夜,铺在床上,“照猫画虎”接受启蒙。
中国的“嫁妆画”最早见于先秦墓葬中,汉砖也有大量表现,其实物的制作,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东汉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曾写了一首长诗《同声歌》,以女性第一人称叙述新婚之夜的心情:将首饰都卸下来,宽衣解带,在枕帐之间铺开“嫁妆画”,欣赏那夺人心魄的人体之美。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