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叫我北漂,虽然多年来喜欢旅行四处行走,但从来不喜欢“漂”这个词。
从武汉到重庆,从重庆到上海,从上海又到北京,这是我待的第四个城市。我也曾以为,这里会是我的终点。
北京的机会很多,因为志在媒体圈,在朋友的劝说下,我站在青春的尾巴上,趁着一腔热血尚未冷去,做出了来北京的决定。
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秋天,一个冲动辞去上海那份寡然无味的工作,买了到北京的机票,短短两个小时之后,我已孤身一人拖着行李箱站在首都的土地上,还没感叹完首都机场排队等的士的队伍有多长,便开始领教西直门的地铁有多难倒,仰望着二号线转十三号线那长长的望不到头的步行台阶,我扛着重达三十多斤的行李箱,有想哭的冲动。
在北京呆久了,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北京的氛围。它不同于武汉的无序,也不同于重庆的崎岖,更不同于上海的精致。北京的马路很宽,可是路却很堵,北京的楼很高,可是胡同却很破。在北京历经了三份工作,见识过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都能在北京混得风生水起,也历经了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地离京回乡。
所以不可否认,北京是一个包容的城市。
然而,北京也是一个疏离的城市。
在北京生活了三年多,搬了五次家。也许是女孩子的天性,每次搬家,我都会置办一些锅碗瓢盆,买来很多墙纸和小玩意,尽量把房间装扮得温馨一些,这样才比较像家的感觉。
是的,家,这是一个我一直不敢去多想的字。
虽然北京并不怎么欢迎我,但我仍曾经想要在北京有一个家。生性乐观的我,总觉得只要心在哪儿,家便在哪儿,买不起房可以租啊,我并不介意租房一辈子。
可是每一次,房东都有不得不赶我出去的理由,要么是房子装修,要么是房子要出售,要么是转给亲友。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些房间给我的温暖与心酸,我仍感谢那些热情的室友们。
第一次租住的房子在五棵松,当时上班的地方在北四环,每天早上要么步行二十分钟去地铁站,从一号线转五号线坐上二十站地,要么坐运通113三十站地。座位是不用想的,能在拥挤的人群中找到两只落脚之地,已算奢侈。看着那一张张疲惫的面孔,我开始怀疑自己来北京的目的,是像他们一样麻木得毫无激情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吗?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留给坚持的人。
后来转租苹果园,以为到了地铁起点站会好过一些,但事实证明我太天真了,每天在一号线排队的人源源不绝,能从站里排到站外一里地。就算上车了也是一路站过去,曾经的一号线有一部分没有空调,夏天从地铁下来,像蒸完桑拿一般汗流狭背,衣服都湿透。
再后来,为了不再受地铁之苦,2010年,我搬到了二环,朋友笑称我终于“进城”,我享受了一段走路上班的幸福生活,自然,也承担了接近以前双倍的房租。为了更高的收入,我也选择了更忙碌的工作。
那一年,也是我第一次在北京过年。
因为火车票的难买,飞机票的昂贵,再加上公司的要求,我承担了在北京值班的工作。北京的冬天其实并不太冷,毕竟室内有暖气,但那种凄凉让我现在想起来仍觉得难受。
大年夜的晚上,空荡荡的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对着电脑,没有年夜饭,只有一盒泡面。我一边吃泡面一边告诉自己,春节只是个形式,一个人过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2012年夏天,让一辈子很少出远门的爸妈来北京游玩,是在北京这几年来我觉得最欣慰的事情。白天陪着爸妈爬长城,逛故宫颐和园,我才发现北京好多地方都没有去过,平时总说工作忙加班多,周末难得休息一次也只想在家休息,根本不愿意出去逛,也许宅女就是这样炼成的吧。晚上给爸妈订了酒店,生性节俭的他们却执意不肯,非要在我租住的屋子里打地铺。那晚一家人聊了很久,爸妈提到我小时候和读书时候的很多趣事,回忆起以往在家人身边的温暖和快乐,那一夜我失眠了。
以前好多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非要坚持?为什么非要在离家那么远的北京?我说在北京会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现在我越来越怀疑,我所坚持的这一切,到底有多重要的意义?
工作难道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吗?在北京,我真的能有更好的生活吗?
生活的真谛又是什么,是日复一日的忧虑和越来越物质化,还是与家人的相守以及内心的平静愉悦?
面对五位数字的房价,工资涨幅缓慢的我还买得起房子吗?
一辈子租房、不停地被房东驱逐真的靠谱吗?
去医院排队要排上一整个上午,生得起病吗?
不久后,房东再次下了逐客令。我看着二环路上的车水马龙,看着身边同事一张张焦躁的面孔,忽然觉得是那么地疲惫。
退意萌生。
新的一年钟声敲响,也是我该离开的时候。
打包行李,收拾了整整一天,才发现,我的行李在一次一次的搬家中,已经消瘦了许多。为了搬家方便,我早已经锅碗瓢盆扔掉,也记不起多久没有自己亲手煮汤喝了。整理电脑里的照片,才发现已经好久不曾出去拿起相机拍拍风景。翻开衣橱,原来我已经那么久没有去逛商场买过新衣服。原来在忙碌的日子中,我已经把生活的内涵精简再精简,最终只剩下了工作、吃饭,和睡觉。
我要走了,去寻找那个原本真实的率性的自由的安静的我。
请不要叫我北漂。虽然我曾经使出浑身解数转战于地铁公交,无数次腹诽过北京的交通;虽然在北京不曾有过一个真正的家,我住过的屋子仅有10平方,只能容纳一张床和一颗心,但在北京的日子,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从此我能以一个过客的眼光,来怀念我在北京的生活和朋友们。愿你们都安好!
再见,北京!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