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早已习惯在离地面600多米高的索道上穿梭
给钢缆上黄油是每天必做的保养工作
张新建正在帮村民关上“铁篮子”
在600米高的绝壁边缘,一阵风袭来,足以让人心惊胆战。弯身挤进没有遮挡的“铁篮子”,对着绝壁对面1000多米外的雾气中大喊一声:“好咯……”铁篮就沿着索道,在深谷上方晃悠悠往对面山头滑去。这景象,让头一次乘坐“铁篮子”的记者也不禁头晕目眩。
铁炉乡渔山村,是恩施州鹤峰县东南最偏远的山村,距县城150公里,小山村被绝壁和深谷三面包围,出山全靠一条钢缆索道,长千余米,高600余米,由一台柴油机带动。这是200多位村民来往峡谷两边的主要途径。而山外物资进山,山里特产进城,都要走这里,所以它也是村民们的生命通道。
索道建于1997年。15年来,这条索道只有过两位管理员,父亲张祥林和儿子张新建。渔山村的前任村主任张祥林在15年前提议为乡亲修建了这条索道,看护了7年后,因年迈体衰行动不便,不得不让儿子张新建接班。而儿子张新建在索道口简陋的小屋内,默默守护索道,一守就是八年。
张祥林介绍说,最初,索道是单股钢缆,“铁篮子”摇晃得比现在厉害得多。1999年冬日的一天早上,索道还没完全“靠岸”,一名等候的妇女准备跨上“铁篮子”,但“铁篮子”这时竟向后一弹,妇女双脚踏空,坠入深谷。等村民们费时一天将她找到,该妇女早已身亡。而后,鹤峰县建设局投资,为索道增加了一股钢缆。此后13年,再未发生过安全事故。但张新建听从了父亲定下的规矩:遇恶劣天气,必须封闭索道。
索道是村民们的命脉,但它的危险却让村民们感到担忧,一条通往深谷对面的公路,是村民们如今最大的期盼。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