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申敏夫妇和他们收养的弃儿 摄影/本报记者 李晨
2012年,申敏夫妇和他们收养的弃儿 摄影/本报记者 李晨
申敏带着收养的弃婴看病 摄影/本报记者 李晨
1月10日,李凤月给这个家庭的新成员小东东喂粥 摄影/本报记者袁艺
申敏一家“聚餐”的大餐桌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固安一农民家庭14年间收养12名弃婴―――
“1月4日河南兰考的一场大火,不仅带走了7个孩子的生命,也引发了公众对于收养制度的拷问。远在河南的“袁厉害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躺在北医三院骨科病房的河北人申敏正在为自己收养的孩子而焦虑。从1998年开始,家住固安县的申敏和妻子李凤月先后收养了12名弃婴。最近当地民政部门连续几天上门,劝说他把家中最小一名弃婴送到福利院。
和兰考的袁厉害相比,申敏一家这些年算是波澜不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方方面面的照顾。民政部在“袁厉害事件”发生后表示,儿童救助保护体系还不尽完善,将积极推动修订完善的法律制度,鼓励公民收养。或许我们无法提供健全收养制度的“解药”,但我们希望通过对这样一个民间收养家庭的样本分析,尽量找到“这些不尽完善”之处。”
收养
从1998年开始,家住河北省固安县的申敏与妻子李凤月先后收养了12名弃婴,其中有派出所民政部门送来的,也有直接被遗弃在申敏家门口的,这些孩子都有一定程度的残疾和先天性疾病。从2002年起,本报记者多次探访申敏夫妇一家,他们收养的12名弃婴中,有3个孩子不幸因病死亡,2个孩子被送到福利机构,现在家里还有7个孩子。
申敏清楚地记得,1998年10月31日这一天,自己的一个决定让全家本来舒适的生活,走上了另外一条轨道。
这天,申敏的女儿像平时一样,一早骑着自行车去上学,不久又匆匆回到了家,“妈,村头有个小娃娃被人扔在那”。“这么冷,要不咱先弄家来吧,”听到李凤月的回答,女儿扭头骑车就走,申敏也赶紧骑车追了出去。
“我到村头后看见,女儿已经把孩子抱在了怀里。”回到家中,申敏发现婴儿浑身冻得黑紫,再仔细看,发现这个小男孩的嘴有些畸形。“有个小豁子儿,我买回奶瓶和奶粉准备喂婴儿吃饭,结果发现因为豁嘴用不了奶瓶,只好再用勺一口一口地喂。”
当时听说捡了个男孩,就有人想要,来了几拨人,看到孩子有缺陷,就都不要了。“申敏当晚和李凤月商量,这孩子谁也不给了,就自己养了。第二天申敏把捡到弃婴的情况告诉了村支书,当天民政所来了人,要申敏在收养前写个字据,保证将来不虐待孩子。申敏高兴地给他们写了保证,并给孩子起了名字叫申博学,小名贝贝,入到申家的户口中。
一年以后申敏又收养了第二个弃婴嘎子,“那是1999年11月11日,派出所给我打来电话,问派出所里有个被遗弃四次的弃婴能不能养。我到派出所一看,也是个小豁嘴。”申敏说当时自己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
申敏、李凤月的举动让更多的弃婴被送到这个家庭。2002年的6月、7月和11月,白胖、骚子和可心先后成为申家的成员。2007年7月,申家又收养了一名先天性癫痫弃婴小宝。就这样,申敏先后收养了12名弃婴,不幸的是有3名因先天疾病死亡,2名因病情特殊送到专业福利机构抚养,7名一直在申敏家中抚养。一位曾采访过申敏的记者写道,“在固安,申家已成为事实上的固安儿童福利院。”
“这些孩子啊,我就当自己孩子来养的,他们也最不愿意提起,自己是领养的还是亲生的。”申敏告诉记者,自己尽量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有好心人来探访时,也尽量不在孩子面前提起这个事情,以至于自己的亲生儿子到很大的时候,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领养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