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占海特没有网络上那么锋芒毕露。即便在谈及一些并不轻松的话题时,这个留着齐刘海、长相清秀的15岁女孩,常常是还没开口,笑意就先涌上眼睛。
因高调争取在上海的异地中高考权利,江西籍女孩占海特在网上现身说法,从而将自己与她的家庭推至风暴中央。一些沪籍人士在留言中要她一家“滚回江西去!”
占海特说,她不希望等待改变,她想做的是推动改变。她自诩为“少年公民”,也希望自己是最后一个因非沪籍而失学的案例。她将这段同龄人难以体察的经历视为“一个成长的过程”。
何处是故乡?
占海特1997年生于广东珠海,名字取自“珠海特区”。2002年过完春节后,4岁半的她随父母来到上海,在浦东安家。从那年9月起,占海特在上海海运幼儿园念大班。当时正好有名额,交了少量赞助费就进去了。
报考小学时,很多同龄人有各种证书,而占海特什么也没有,更没有沪籍。她所就读的定水路小学,后来被她用“破败”来形容。直到四年级时,更名为洋泾实验小学的学校才搬迁至新校舍。
五年级时,学校为了让一些优秀同学冲刺“名牌”初中,从年级6个班级中挑选了50多人进入“小记者班”,根据成绩排序,“小记者班”分为A班与B班。占海特被分进A班。
五年级下学期,毕业在即,A班的积极分子占海特也碰到了她人生中的难题:许多优秀的上海公立初中都不招收非沪籍学生,比如占海特属意的浦东外国语学校。这所学校由李嘉诚捐资1500万港元帮助建造。
“‘户口’这个我难于理解的东西,竟成了我求学生涯中难以逾越的障碍……为什么学校能接受‘非上海户口’的李爷爷捐资,却拒绝我这个‘非上海户口’的学生求学?”这个较真的女孩给李嘉诚写了封信,表达她的困惑。
到小学毕业时,A班同学大多考入上海市各个公办“名牌”初中,而占海特只能另辟蹊径。摆在非沪籍学生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接受统筹安排,就近分配至一般或较差的公办初中;二是凭实力考入民办“名牌”初中。
占海特选择了后者,考入了民办的新竹园中学。父亲为此支付了每年12000元的学费。“小升初”这个转折,让占海特第一次对附着于户籍的“教育特权”有了极深感触。
而故乡对她来说有着多重涵义。她的户籍至今仍填写为江西九江,但她对江西感觉是如此陌生,她在那里总共只呆过不到两个月。她心中认定的“第一故乡”是珠海,“第二故乡”是上海,“我在上海生活、成长,自然会觉得我是一个上海人。”
“非沪籍”改变的人生
初中头两年,占海特心情愉悦,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各种各样的演讲和朗诵比赛,都很适合性格活跃开朗的她。她是学校广播站的第一届广播员,还是所在年级一个四人拉丁舞组合的核心成员。在读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后,占海特和班上一些同学创建了一个名为“理想国”的学生社团,班级里的同学大多加入该社团。
好景不长,七年级时,户籍的阴影再次笼罩。 “你没有上海户口,可能要回老家中考。”天津籍的班主任有一次偶尔向占海特透露说。这件事,她埋在心里没告诉父母。但其实,早在占海特进初中时,上海市教委就发过一份要家长阅后签字的文件,告知非沪户籍学生不能在上海参加中考。父母签字后也一直没有告诉她。
从那时起,占海特的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降。父亲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安慰话是,“别担心,这个政策是不合理的,到时候总会变的。”
而占海特怀揣的念头是:“只要努力学习,应该还有希望。”到九年级,她的成绩有所回升。而这时关于中考的各种报名文件和表格也陆续下发。她领到的一张《2012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生报名信息表》,规定了可在上海参加中考的9种考生户籍类型。她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
占海特的父亲占全喜,这个45岁已生白发、江西口音浓重的高个子中年人,早年毕业于南京一家铁路运输中专学校,1986年曾在上海铁路局实习,后曾在江西铁路系统工作,在珠海做过股票、期货、保险代理及物业代理生意,在上海从事电信代理生意十年。
他一直自认是“新上海人”,且是这个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里的“中产”,他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2005年时,他的年收入就有20多万。但是,尽管在上海生活了十年,他却无社保,他与他的家人至今拿的仍是这个城市的临时居住证。
眼看女儿的中考迫在眉睫,今年春节后,占全喜带着女儿到上海市政府信访办上访,得到的答复为:找上海市教委解决。而接待父女俩的上海市教委工作人员也毫无办法,只能翻出文件答复:要么去读职中,要么就回老家吧。
“那些工作人员也知道这个政策是不公正的。但爸爸得到的都是一些冷冰冰的格式化答复。” 占海特回忆说。
事实上,在占海特念三年级至九年级间,她的许多非沪籍同学都陆续回老家上学去了,少数留下来的,是那些对考大学不太抱希望而打算念职中的。而她,既不想回到老家当留守儿童,也不想在上海念职中。
占海特曾将她的困局归咎于父母的“无能”,因为她发现,享有“教育特权”的上海户籍的同龄人外,还有蓝印户口、引进人才的子女及持港澳台和外国护照者。有个非沪籍同学为了能在上海参加中考,移民到非洲一个小国后终于如愿以偿,“他因此也享受到了超国民待遇。”她抱怨说。
尽管如此,占全喜不考虑给孩子移民的。“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也是突破道德底线的做法。”这个中年男人声音高亢地说。
于是,从今年5月初开始,感到“越来越绝望”的占海特提前回了老家,开始在家中自学。占海特评价这段时间是她有生以来“最灰暗”的时期。
到了6月16日中考开始,占海特成为她所在的初中班级36个孩子中唯一一名没有资格进入上海市中考考场的学生。
这时,她拿到了初中毕业证。但她高兴不起来。在郁郁寡欢中度过夏天后,她爆发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