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的“搬砖”工资条,似乎让工地劳动者成为了“高薪”行业。而事实上,这群外来工用血汗为代价,换取的却是长期以来极不对称的待遇。摄影师宁舟浩跟拍一群工地上的农民工,记录下城市底层的工地记忆。
民工是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阶段,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多地少的产物。他们每年像候鸟一样迁徙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为城市带来大量廉价的劳力。图为工人们在工地的深坑中劳动。
工人们在满是泥浆的基坑里打锚杆。
冬天,一名民工在凿岩机的排气管上烤胶鞋取暖。由于工头的克扣,工人被迫使用劣质胶鞋。
一位被工友们称为“黄毛”的民工,头部因为受伤缝了七针,但还得在工头的监视下干满12个小时。
在一家酒吧门口修路的民工。
中午,几个困极了的民工席地而睡。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