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桥区,被称为“中国马戏之乡”。高峰时期,桥各类马戏团超过300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但近年来,由于动物保护舆论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使得桥马戏的生存举步维艰。摄影/吴芳 编辑/闻
桥区,位于安徽省北部宿州市,马戏是其最独特的标志。桥马戏历史悠久,上世纪2、30年代,一些杂技艺人开始将动物表演融入杂技演出,取得很大成功。图为2000年11月,安徽南陵麻桥乡,桥马戏团到当地进行巡演。
1978年前后,由于马戏产业巨大的经济诱惑力,不少民营马戏团走出村庄,组团到外地进行演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半数马戏团开始成为职业马戏团。图为2000年11月,安徽南陵麻桥乡,桥马戏团到当地进行巡演。
2006年6月,中国文联、中国杂技家协会批准桥区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马戏之乡”。2008年,国务院将桥马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桥马戏成为桥区最大的文化名片。图为58岁的郑国伍在训练一只猕猴骑车。他从事驯兽职业已经30多年,经他手驯化的动物数以百计。
高峰时期,桥区各类马戏团超过300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创收4亿多元。但近几年,由于动物保护舆论、国家政策的影响,马戏的光景并不算好。图为郑国伍将猴子牵出屋子准备训练,郑国伍说他训练动物从来不打它们,最多吓一吓。
郑国伍一直住的很简陋。晚上,他就睡在猕猴旁边,这样可以更好地跟猕猴亲近。但郑国伍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也很矛盾。驯养动物这么多年,他仅能维持生活;但如果放弃的话,就没人驯小动物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