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是胆结石、肾结石和膀胱结的说法仅是推测,未得到证实
有人将“舍利”解释为结石。人体的结石中,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有机物(胆固醇、胆红素)和少量碳酸钙;肾结石和膀胱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盐(草酸钙、磷酸钙)和别的矿物盐、尿酸等。其中,后者与骨骼的无机成分(含钙和磷酸根的无机盐)有相似之处。这种说法也仅是推测,没有得到证实。再者,人体内结石数量极少,并且会导致难以忍受的剧烈绞痛,患者不可能长期忍受痛苦而不延医求治。
除了骨骼和结石这两种解释,其它还有一些关于“舍利”成因的推测,包括:牙齿;死者携带的随葬品;或人为放入骨灰中的东西。牙齿的成分也包括很多无机盐,其中牙骨质部分与骨骼成分相似,因此也有人推测牙齿是“舍利”的来源。
“舍利”可能是高僧火化时随身携带物品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
高僧火化的时候,一般会佩戴有许多生前的随身物品,此外还有一些信徒供奉的东西,这些伴随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宝石。这些宝石的主要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硅。这些东西都会随着高僧的一体一起进入火化炉。在火化炉的高温条件下,这些二氧化硅会被溶解,并与人体骨骼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类似于骨瓷、琉璃、陶瓷之类的物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舍利子。
佛教文化重视“舍利”,因此相对非佛教文化而言,发现舍利的概率就高
对以上这些观点持反对意见的人称:如果“舍利”仅是一种化学现象,为何并不普遍存在,只是存在于少数高僧、长期修行的人士的遗骨中?
对此也有一种观点指出:在佛教文化中,通常只有佛教高僧和修行人士等与佛教关系密切的人士过世之后,人们才会主动去寻找看看是否有“舍利”留下来。火化过程有严格的仪式,舍利子就容易被有心寻找的人发现。而在非佛教文化中,一般人在火化过世的亲属时,不会特意也没有机会去寻找骨灰中是否有类似“舍利” 的物质。“舍利”本身就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不去仔细寻找也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偶然出现的“舍利”更多被发现于少数佛教高僧的遗骨中,也并不奇怪。
以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人造“舍利”,相关专利技术已有商业推广
此外还应该注意到,大部分关于“舍利”的报道,所描述的“舍利”外观并不统一。像“释迦摩尼佛舍利”那样的珍珠、水晶状的珠形“舍利”并不常被报道。有很多外观十分漂亮的“舍利”被证明是假冒的人工制品。利用骨灰和别的添加材料进行高温处理而产生“人造舍利”或“仿舍利”,这项技术已经实现,在辽宁、江苏以及台湾等地都有人申请了这项技术的专利,并且已经开始进行商业推广。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可查找到舍利子的制作方法专利说明,专利号为“200910010807.2”的申请说明书摘要简要介绍了人造舍利子的制作方法:“将人体骨灰、水晶及制品与硅酸盐金属显色料研磨至微细;按比例配合均匀,加水揉捏模压制成舍利子 制品湿坯,经干燥、加硅酸盐金属显色料喷涂浸渍、干燥、预热、再经 1300度氧化条件下烧结、缓慢冷却至室温印制上图片和箴言。”
结语:笃信佛教的人认为舍利子是“神物”,不信佛教的人认为其只是“化学结晶”。真正的“舍利子”,无论其化学成分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其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意义。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