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0日、17日曾连续报道《男子吞钉后跑医院求救》、《扬子晚报联手央视揭秘“吞钉男”》。“吞钉男”为何要自残吞钉,以制造轰动新闻?
他吞钉,知道难受,这说明他并非坚信自己是“金刚不坏之身”;他也不坚持自己编造的故事的真实性,这说明他并非是“妄想”。如此,可以排除他患有严重的精神性疾病;他应该是个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
心理学认为:成年人的心理障碍,多是小时候没有建立起安全型的“依附关系”所致。那些因种种原因,没有给18个月之内的亲子以足够关爱的人,要当心!
采访专家: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 张纯
本版采写:李兰陵
1 闹腾是为了引起亲人关注
6月份,查澄华曾因吞钉,出现在苏浙一带三个地方的医院;7月4日,他出现在南通,自称因拒绝加入传销而被强迫吞下铁钉;7月9日,他来到常州,自称被养父母强迫吞下铁钉・・・・・・
他为何要如此自残呢?为了引起亲人关注!
他多次吞钉,将动静闹大,当地民警确实将他那多年没见的父亲,给带到了他因吞钉而住进的江阴市中医院。
前几天他出院了,说是要到他“杭州的姑姑家”。其实他并没有“姑姑”,如此编造,在潜意识里,就是“想回家”!
无独有偶,前不久,有则新闻也曾引起大范围的轰动。有位上初一的女孩,以自己母亲的口吻,给有关方面打电话说:“我的女儿被劫持了!”同时还说:“我找女儿已经找得要虚脱了!”
她为什么要这样?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她自认为,有了弟弟后,父母就不喜欢她了。
再如,南京有位27岁的外企漂亮女高管,时不时地会闹腾一次“割腕自杀”,让家人惊魂。她为何要如此?原因是,“每次割腕后,父母都会停止他们的冷战,而对我关怀备至!”
想想我们小时候,是否都有如此“闹腾”的故事?
一位朋友说,他小时老装病,先喝口开水,然后说头疼,妈妈一量体温,吓了一跳,立刻抱他上医院,他依在妈妈的怀里感到很温暖。而平时,妈妈要上班,很少抱他。
还有位朋友说,他上小学时成绩不好,老师很少关注到他。有一次上课,有位同学用小纸头打他,他立刻用小纸头回敬过去,老师很生气,把他俩拎到办公室好好地批评了一顿。他说,他当时根本没听到老师在说什么,只是觉得被老师这么近地注视着,心里感到很快乐。以后他上课就总爱闹出点事,以获得老师的批评(关注)。
2 人人需要安全的依附关系
人,特别是孩子,为何如此地想获得亲人的关注?即使是“批评”,也会快乐?原因是,人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安全依附”的心理需求。
何为安全依附?即,坚信在困难时能获得亲人帮助的依附关系。
此“关系”,建立于婴儿期。
如果一位婴儿在饥饿、尿床或恐惧时,都会获得体贴的满足,他的早期经验是:“在困难时总会获得帮助”。这样,孩子和照看者建立起来的依附关系,就是“安全型”的。
那位“闹劫持”的小女孩的依附关系是安全型的,她的闹腾,只是在妈妈对年幼弟弟的更多关注中,感到内心失落罢了,她相信自己真的被劫持,妈妈会真的“找她到虚脱”。
我们人生要的,就是在困难时能获得帮助的“安全依附”关系,即使是成人,也是如此。
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心理感觉:陷入焦虑时,心理会退化,会需要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在旁边帮助自己?28岁的“吞钉男”和27岁的“割腕女”自然也是如此。
3 婴儿期没有获得安全感
他们为什么要用“吞钉”、“割腕”的方式来企求“关爱”?原因是,他们自小建立起来的“依附关系”,是非安全型的。
心理老师曾让“割腕女”做了个小游戏:让她闭上眼睛,成为一棵小松树,然后对她说,不管怎样推你,你只当是风来了,雨来了,你的脚不要动,我们会保护你,让你不至于跌倒。
当心理老师推她时,她身子在摇晃,但双脚像扎根一样真的没动;但当她的父母推她时,她却总会不由自主地倒退或前行,以稳住自己。为何会这样?原因是,在她和父母间没有建立起“安全型”的依附关系,在她的潜意识里,她不相信她的父母会及时地保护她,让她不至于跌倒!
她为何没有与父母建立起“安全型”的依附关系?原因是,她妈妈的事业心很强,生下她后,一满月就去上班了,将她交给了文化不高的粗放型的保姆照看。
如果在婴儿期,照顾者对孩子的需求,不太敏感,如,孩子饿了,没有及时地给他喂食等。孩子的早期经验是:“自己的需求被拒绝,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孩子与照顾者建立起的依附关系,就不可能是“安全型”的。
如果照顾者对孩子的态度时好时坏,小孩的早期经验是:“照顾者对自己的态度,让他不确定,甚至有些害怕”。这样在孩子的心里就会产生“既渴望与照顾者亲近,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出冷淡、生气、抗拒,甚至是主动地表现出敌意”。
“吞钉男”就是这样。他11岁那年的一天,父亲下面条给他吃,他吃完后竟跑到医院去投诉,称父亲在面条里下毒,想毒死他。
他为何会这样?可能是他觉得自己自小没有得到父爱,他想报复父亲。
据介绍,“吞钉男”4岁时父母离异,他被判给母亲。七八岁时,因母亲家经济条件困难,他又回到父亲身边。“下毒事件”后,全家人都不愿意再照顾他,没过多久他就在村上消失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