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弹秦琴的农民工胡盛田将烦恼和疲劳“弹”走
胡盛田在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弹唱。记者 田豆豆摄
61岁的胡盛田,在华中农业大学建筑工地做搬运工,他像众多农民工一样,干活儿、挣钱,盼着工棚的条件能有些改善,盼着工资能再涨点儿。与工友们不同的是,胡盛田不满足于将休闲时光花在牌桌或电视机前,还盼着像城里人一样,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于是,他拿起了秦琴,在校园里弹唱,“弹一曲能够将一切烦恼和疲劳抛到九霄云外”。
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已进入“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于生活工作在城市的农民工,文化娱乐生活其实是一个载体,让农民工与城市人有更多的交流,帮助他们学会城市的生活规则,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尊重。
华中农业大学建筑工地的搬运工胡盛田最近“火”了:他每天在校园弹唱的照片和故事被发到网上,引来不少人“围观”。
傍晚6点半,正是学生们的“饭点”,校园里格外热闹。胡盛田吃过晚饭,抱着心爱的秦琴,像往常一样,“准时”走出工地。这栋在建的学生宿舍楼前,恰好有一处精致的小池塘,池边的假山大石,正是胡盛田每天“表演”的好场地。他随意地弹起《学习雷锋好榜样》、《北国之春》甚至《二泉映月》,兴起时,还会随着琴声陶醉地唱两句,未经雕琢的嗓音虽然苍老,但总能吸引一些工友、学生围上来静静聆听。
胡盛田弹的秦琴,乍一看有点像吉他,不同的是琴弦有四根、琴身呈八边形,覆盖着蟒皮,这种乐器在湖北并不多见。一了解才知道,秦琴主要用于广东音乐。“我喜欢的乐曲,几乎都能弹。曲谱嘛,是儿子在网上下载了带给我的。”胡盛田说。
“我出来打工6年了,在不少工地干过,10个工地里也碰不到一个胡盛田这样会乐器的人。”工友施师傅感慨,他是胡盛田的“铁杆粉丝”。
胡盛田生于湖北鄂州的一个农村。小时候,看见村里有人拉二胡,就偷偷自学。有些天赋,加上勤奋,他很快就学会了拉二胡。最近十几年,他一直在广州、深圳一带打工,修鞋、修理箱包、摆个小摊、做点小生意。“那时候最喜欢晚上到公园里拉琴,还加入乐队了呢!”胡盛田开心地说。他所说的“乐队”,其实是老年人自发组成的、非常松散的器乐组合。虽然不是专业队伍,每天晚上都会聚在一起排练、切磋,却让胡盛田非常快乐和满足。“那里会拉二胡的人多,我再拉二胡,就没什么特别的了,所以我决定自学秦琴。秦琴据说可是从秦始皇那时候就有的乐器,历史非常悠久。”
今年年初,胡盛田从广东回到湖北。“我两个儿子刚刚大学毕业了,一个去海南工作,一个去广东工作。老伴还在老家,所以我回湖北打工,回家方便,也给孩子们减轻经济负担。”胡盛田说。搬砖的活儿虽然辛苦,但新环境最让他难以适应的是文化生活的匮乏:“学校附近没有什么公园,所以每天只好自己在校园里自弹自唱、自娱自乐。”
能一同演奏的人虽少,但知音却越来越多,每到胡盛田的“独奏时间”,总有过往的大学生驻足聆听,聚到他身边的工友也越来越多。
施师傅说,在农村种地时,乡亲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就是看看电视、打打麻将。现在,虽说走进了城、收入高了,但是工友们的文化生活依旧苍白。 “我们农民工哪有文化生活,每天工作10个小时,下班能看看电视就不错了。但是,今天在这个工地,明天在那个工地,也不能买个电视到处带呀!就算有,我们七八个人挤一个20平方米的小板房,下了班再看电视,不就影响其他人休息了吗?”更多的时候,工友们只能靠打牌消磨时间。
在胡盛田看来,“打牌要输钱,还不如买把好琴。工作累了,弹一曲能够将一切烦恼和疲劳抛到九霄云外。老了,没什么太大的追求,就把音乐当做自己的第二生命。”看胡盛田的劲头,施师傅也开始琢磨买个数码相机,把看到的美景拍下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