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从城市回到农村,又从农村回到城市,品味着经济,社会,人文的巨大落差,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近读“人人生而平等”,忍不住就春节期间的所见所闻做个概述。告诉你们,如果生于中国农村,很有可能注定就要低人一等。
先做个介绍,笔者家乡为安徽沿江一个县,后面用W县代称。当地以及皖南,在中国相比沿海(第一世界)以及内陆西部地区(第三世界)应该算第二世界。农村也并非铁板一块,这几年农村被舆论传媒影视妖魔化标签化了,广义的农村除了县城外其实还有很多集镇和街道,笔者家就在农村的一个街道上。农村也不仅仅全是农民,也有很多商贩,手工业者。此外农村也并没有那么穷,当然笔者家乡是皖南一个经济还算尚可的县,经济水平而言一般家庭基本小康。笔者系教师家庭,所以下文谈到不少教育方面。文章所述全部系笔者春节期间在当地的观察和感悟,是否具有普遍性,看官明鉴!
好了,首先从户口谈起
众所周知,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居民是农业户口,与此对应的不是城市户口,而是非农业户口。而且这两种户口似乎不是根据职业来认定,好像(我真的不清楚)是按与国家关系来判定,通常政府公职人员及其子女多为非农业户口,其余的多为农业户口。家父年幼,时值自然灾害,家父因为爷爷是医生,所以可以拿家中的米出来炫耀。而那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民们却只能靠有限的粮票来供应。
两种户口所带来的分野,少年时代似乎并不明显,但是到了成年,这种分野就渐渐拉大。笔者所知,同等条件下,农村户口退伍兵往往分不到工作,城市户口的退伍兵往往就能分到工作,当然也好不到哪去。
其次,农村的教育。先谈下教育的重要性,近读外国史,看英美,西欧诸国包括日本,有个感悟:国家崛起的前提是人才崛起,一流人才成就一流国家,二流人才成就二流国家。而生产人才的首要条件就是教育。英国有剑桥,牛津,伊顿等名校,产生诸多世界级伟人,对人类都有不小贡献,也随后成就英国的世界老大地位。日本,美国皆然。德国本不如法国,但是德国后来有洪堡等教育家以及教育改革,德国的大学后来超过法国,柏林洪堡大学在二战前,可谓世界学术中心,产生过29位诺贝尔奖得主,德国国力随后也超过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随后没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国家再也没有产生类似毛奇(此君发明了各国通用的现代参谋制度),俾斯麦,丘吉尔等人物,并且也没有一流的高校。
上面这些话,只是想证明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那么农村学生在教育方面比城市学生要低多少呢,可能远远不止一等。
小学:现在辍学很少,即使辍学也很少是经济因素导致。农村学校的条件,告诉一件大家可能会喷饭的事,笔者小时,大概小学一,二年级(93-94),上学需要自己带板凳。所以当时班上有椅子有板凳,各式各样。
当然,现在农村学校肯定不用再带板凳,但各种硬件依然乏善可陈。课外设施,顶多是乒乓球台,其他也就各种足球,羽毛球等球类,但基本缺乏场地设施。笔者父亲就职的一个农村完小(学校分等级,完小算中上,今年新盖了教学楼)连个篮球架都没有,更不要提足球场地。当然一般初中以及高中基本都有,但多失修。
与此同时,笔者一个侄女在县城上幼儿园,天天学舞蹈,目前已经学得有模有样。这还只是个县城,已经与农村有如此大的差距,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可想而知。
当然无论在哪里,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任何地方,父母教育水平思想水平都和小孩的教育水平乃至收入水平呈绝对正比关系。笔者家族五代中医,传统女子不读书,笔者几个姑奶奶都读过私塾,所以笔者家族给当地贡献过好几个大学生,家族整体经济水平当地也居中上,目前当地学历最高纪录依然为笔者堂兄所保持。这种家族风气,影响之大,怎么估量都不为过。
那些世代务农的家庭,没有从教育中获益的愈难以认同教育,愈不认同教育的愈不愿在教育上投入,即使认同教育,有的父母水平所限,也只能给小孩灌输比较朴素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方面实在有心无力。
大部分农村学生在此,第一次输给城市学生!
初中开始,反正当年笔者初中时代,就开始有辍学的,现在不知如何。同时农村小孩们的命运大致就开始有了分野。到了初中,面临中考的压力。成绩一般的就会有人辍学,然后在家里玩两年,而后走上外出打工之路。
这里谈下留守儿童的问题,2000年,笔者初三,时《古惑仔》横扫大江南北,对于那些正值青春期,荷尔蒙大量分泌的年龄,又缺乏判断力,《古惑仔》的魅力横扫学生,不分成绩。加上那个年龄段,缺乏价值观,但又特别容易偶像崇拜,还可以在校园中称霸一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都颇有吸引力。当中,父母不在身边,有闲,父母往往多经济补偿,有钱的留守儿童最容易成为那些“古惑仔”。导致不少留守儿童因此走上歧路。
当然,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就笔者所知的那些古惑仔们(笔者家乡有点盛产古惑仔),他们的人生也存在着不小的落差:陈浩南式的“扛把子”级,这些人往往有领导力,至少智商不低,即使打工也不至于太差。倒是那些只知好勇斗狠的普通古惑仔,现多处社会底层。
中考按成绩分为三等,第一等是考上县城里的重点高中,这些重点高中,通常在县城,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师资,容易考上大学。二等是农村重点高中,这些高中也多在较大的集镇,二流的环境,二流的师资。以此类推。还有就是最次的高中,往往在较小的集镇,较差的环境,较差的设施,一个三流高中04年上百个毕业生,没有一个应届本科生。
高中阶段:因为重点高中在县城,所以重点高中分农村班和城市班,县城里的学生都在县城里面的普通高中或者重点高中就读,而不会去农村高中。为了接受同样的教育,农村学生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包括金钱。因为在县城就读,就必须住校,为安全和学习计,有的选择自己租房。学校周边居民还能因此享受到这些农村学生的所带来的经济红利。
这对有的家庭来讲不是负担,但不是所有家庭都可以轻松承受。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