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上,值班人员守望着列车经过车站(大图)。站长下厨为职工们准备饭菜(小图)。本报记者 王海欣 摄
抬头,铁轨两侧苍山耸立;回身,小站背后河水成冰。这里,是记者回家路上的一个小站,一个北京市辖区内最西边的小站,大约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呼啸通过,两位值班员不分日夜“镇守”这个铁路关卡,每天用眼睛、耳朵为123趟通行列车“诊断”。
令行动往复不绝
家里指不上的男人新年愿望别下雪
86708次预告;
86708次接近,2道通过;
86708次9点59分通过,进出站2道信号好。
这三句话,是一个模板,除了车次、时间略有差异。
这声音传自于门头沟雁翅西北、珍珠湖西北、爨底下还往西北方,距市区100公里的一处山坳。这里,是40多岁的值班员老李、20多岁的助理值班员小郑镇守的丰沙线在北京市辖区内最西北边的一个小站沿河城站。
在记者耳中,老李的100句话里有95句就是重复这三句话。
第一句,是与将要进站的列车司机联系,通知司机本站信号开放情况。
第二句,是老李给身后的小郑下达指令,某某次列车接近车站,要小郑到站台去接车。
第三句,是老李给前方的火车站发出信号,某某次列车几点几分通过。
如此往复。
在这一米操作台上,老李同时肩负着信号操纵和行车指挥的任务,眼睛时刻盯着几块显示屏,注视着每列行驶到附近火车的动向。
与老李相比,小郑不需要不断重复那三句口令,可是他的屁股却没有一刻能碰上凳子。
所有列车进站前,他要接收老李下达的接车指令,在小黑板上记下车次和轨道,看着显示屏上列车将近,他又要到站台上耳听目测,为通过的列车“体检”。
站台守着风口,西北风顺着轨道吹来,听到老李的指令,小郑抓起一红一绿两面小旗走上站台。
一趟列车驶入小站,小郑一路目测,查看列车车门是否异常、车上货物是否因颠簸移位,待列车走近,他把目光焦点下移,结合听力判断列车走行是否有异常。
如果有列车要在站内停留,小郑还要给这些车辆穿上防溜“铁鞋”,加上紧固器,每4个小时巡查一圈。
在这个小站,小郑当班时的工作就是大约5分钟接一趟车,每趟车临近,都由他迎接,列车远去,也是由他目送,他出场作业的间隔比列车通过小站间隔的密度还要密集。
如此往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