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不协调,给医患双方都增加了“心理负担”(资料图片) 胡誉怀 摄
急诊室成“纠纷室”难有宁日,资深医生认为根源在于民间医疗观念:
救人不是做买卖
花钱未必能治病
急诊室几乎成了“纠纷室”的疑问,在医疗界激起了极大反响。许多医生主动联系羊城晚报记者一吐心声。采访中,居然有医生称被打后不敢再回急诊部门工作。
人们不禁想替这些医生问一句:真要戴头盔上班?
急诊医生无端被打
“去年,我们科就有两名医生被打。”广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泽恩告诉记者,医生被打还不能还手,无处躲藏时只能是“白打”。
“曾有一名医生,因为病人动手,他还了一下,立即被派出所带走拘留两天。”他顿了顿,“因为是医生,所以不能够还手。”由于面对的病人都是急症,急诊科已然成为“医生挨打”重灾区。
“挨打后,她再不敢在急诊门诊工作了,调到和病人接触相对较少的辅助性科室。”说起离开急诊科的这位女医生,李泽恩很是伤感,“她才30多岁,一直以对病人态度好而出名,可一位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对费用起了疑问,气头上就拎着装了重物的包砸了医生的头。”李泽恩叹口气:“那位女医生当时就人事不省,昏迷多时醒来,病人已经不见踪影,她挣扎着起来到外面求救,住了好多天的院。痊愈后,她再也不想在急诊科工作了……”
而谈起去年被病人打了的男医生,更是委屈:“那天患者很多,都排队等候就诊,可突然来了一个高烧40℃的老太太,病情危急,于是医生就给老人家加个塞,立即治疗。”李泽恩说,就在给老人诊治的过程中,排队等候的一位病人家属以为医生“走后门”,冲上来就把医生打了。在急诊,本来就应当遵循急重症先治的原则,可是正当的行为却难以被理解。
急诊医生容易被打在业内早已不是新闻。广药附属一院的急诊科主任曾育辉告诉记者,除了故意打,醉酒的病人更是容易意外伤人。“目前喝醉酒撒酒疯的病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节假日的晚上。”他说,“前些天,一位男护士被醉酒的病人一脚踢得腿上淤青,而一位女医生还挨了病人的耳光,脸红肿了好多天……”
急诊室里上演斗殴
急诊面对的病人比较复杂,尤其是外科,经常会接诊打架送来的病人,“打架的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没有解决,即便警察在场他们都打,别说医护人员了。我们帮这方治疗,那一方就不服,于是捎带伤害也是难免的事。”李泽恩说。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只能尽量保护好自己,该跑就跑,该躲就躲,需要治疗时再马上冲出来。
半个月前,广药附一医院就遇到了一场在急诊室斗殴的惊险事故―――
记者于事发第二天赶到现场,看到从抢救室到急诊楼的门口,洒满了玫瑰花瓣大小的血点。“他们砸烂了抢救室的门玻璃,砸碎了灭火栓的玻璃,并且取出一只准备当武器……”曾育辉告诉记者,当时医生接到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刚刚把两位酗酒斗殴后受伤的病人接回,打上吊瓶准备进一步治疗,可就在一两分钟的时间,有20多名男子冲进了抢救室,和伤者的同伴在急诊室里打了起来。“护士当时都‘吓傻了’,医生也躲在办公室里。”他说,“当时刚好我值班,我们都很无助很无奈,等待警察的3分钟过得格外漫长……”曾育辉当时最牵挂的是住在监护室里的病人。
谁来保护急诊医生
“在急诊科,每个医生都受到过威胁,有时候还是死亡的威胁。”李泽恩回忆道,有一次,一位中年男子送老父亲前来诊治,由于手续没有办好,护士要求其补办,可他误会为手续不全就不治疗,顺手给了护士一个耳光。“我当时是主治医生,他冲过来就指着我的鼻子说,‘我爸要是有事,你也不会活很久!’”李泽恩说,其实当时已经在给患者进行治疗了,不可能出现手续不办就不治疗的情况。
“我们急诊抢救室的门已经是第三次碎掉了,都是被患者砸的。”曾育辉说。“急诊室的玻璃经常被砸,每年都得换几次。”李泽恩也这样说,“有一次,广州某三甲医院整一层楼的玻璃都被砸碎了。”作为一名资深急诊医生,李泽恩很能理解病人的心情,但是在目前的医患关系现实中,他也十分无奈:“我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去保护部下?”
“多数情况下,面对危险,医护人员非常的无助,医院的保安没有执法权,难以应对所有的突发情况。”李泽恩说,在国外,有完整的法律程序保护医护人员,可在我国,往往都是私了,于是滋生了大量的医闹。“这个工作本来是神圣的,可是现在从业者却没有了尊严!”
李泽恩回忆起自己的行医经历,感慨良多。他说:“我行医二十多年,其中有十年是在急诊。工作环境差,待遇差,很多年轻的医护人员都急着跳槽。” 他透露:科里20多名护士,每年会走三四个,医生也有离开的。“20多年前,病人对急诊医生很信任。我们成功抢救了病人,会很有成就感;可现在抢救回来,却是觉得心里一个担子放下了。心里默念:‘还好,没有出事’。这是一种悲哀……”
“现在,医患矛盾突出,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患者期望值同现有医疗水平的差距。”李泽恩认为,这也与商业气氛浓厚有关。“老百姓用做买卖的心态来看病,花了钱,就要有个结果,而治病救人从来都不是买卖那么简单。”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