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韩红刚集中收地里剩下的红薯。地里散落着被哄抢后留下的破碎萝卜。本报记者 崔木杨 摄
面对销路不好的萝卜,在郑州城郊种地的“农场主”韩红刚,做了一个特别的决定――让市民免费拔,顺带或可卖些红薯。
事情的发展不在预料,局面失控了。随后的两天,萝卜被哄抢。红薯、辣椒以及其他蔬菜也被“顺”走了不少。他觉得当时的场面,就像一场战争。
这场“萝卜大战”后,媒体报道了韩红刚的遭遇,人们又排队买他的红薯。
□本报记者 崔木杨 郑州报道
清晨,郑州市郊黄河滩区。
人群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树林里,壕沟中,脚步急促。
守在萝卜地里,韩红刚和他的父亲韩顺长心里清楚,局面失控了。
这个场面的出现,源于韩红刚两天前的一个决定。为了不让滞销的萝卜烂在地里,11月24日,韩红刚告诉媒体,请市民免费来地里拔萝卜。
之后的两天,城里人、乡下人,都冲进了韩红刚的菜地。他估计先后上万人。
结果出乎他的预料。40万斤萝卜被拔光后一地狼藉,而红薯和辣椒,也被“顺”走了很多。
“几万块钱的东西没了。”韩顺长哭了,那是他预备的来年的地租。
种子
韩顺长觉得,日子紧巴得让他犯了糊涂。他后来后悔买了最便宜的萝卜种子
韩红刚租种的60亩田,位于郑州市黄河大堤北侧。田是七年前租来的。
他说,这些地以前是附近村民免费种,后来管理部门将地收上来以后往外承包。为此,附近很多村民认为他种了村里的地。
韩红刚在郑州城区租了个小房子住。父亲韩顺长则住在田头。地里主要是60岁的韩顺长在照看。
韩顺长住的平房,七米长三四米宽,没取暖设施。所有家产是一张铁床、一个掉了漆的桌子、一只猫和一对瘦得皮包骨的土狗。
过去的七年里,韩顺长始终生活在这里,种地。
在老家滑县,一家七口人只有十几亩地,一年的收入最多几千块。韩顺长认为,儿子韩红刚租下的地,或许能改变生活。
韩红刚雇了70岁的李老汉,帮父亲的忙。
李老汉说,韩顺长当过兵,能吃苦,爱和大家拉家常。老韩每天对着土坷垃拼命。头几年,地里种玉米、麦子和白菜,一年下来有个一两万块的收入。韩顺长每天笑嘻嘻的,有时还和老伴喝上一两口。
幸福生活止于2007年。那一年,韩顺长的老伴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种地――卖钱――看病――种地”的生活,韩顺长和家人坚持了多年。
去年秋天,韩顺长的老伴走了。看病花了30多万。
原本勤俭的韩顺长更加节约。冬天也不生火,电灯几乎不开,两毛钱一个的馍,一天吃六个。肉是奢侈品,一年吃个一两回。
后来回头想,韩顺长觉得,日子紧巴得让他犯了糊涂。
去年萝卜价格高,韩顺长和儿子合计着,在田里种萝卜。他没种过萝卜。40元到80元一公斤的种子,他买了最便宜的。
“老了,老了。”12月1日,韩顺长蹲在地上,用枯树枝一般的手抱着头,说,没想到会因为这种子,落个天大的麻烦。
种地
爷俩合计了要种萝卜后,韩红刚决定专心种地。他认为,市民生活好了,农产品会更有市场
37岁的韩红刚在郑州租房子住,是为了方便儿子上学。
在郑州种地,带来了与老家不同的生活。儿子放学后能学英语。用他的话来说,娃要是在老家,想学都没人教。城里闪烁的霓虹灯和林立的高楼大厦,也让韩红刚大开眼界。
他说,在老家和他年纪差不多的人,视野很窄。杀猪的就知道杀猪的事,养鸡的就只知道该怎么养鸡。他却什么都知道一点。每逢过年回老家,很多村民都请他吃饭。他会跟村民讲述城里的见闻。
“村上谁挨打了,谁被政府罚了,他们都问我咋弄,在老家我是个小头目。”韩红刚很自豪。
不过他也有一些遗憾,“城里的小孩都吃什么肯德基、德克士,我儿子从来没吃过”。
韩红刚是韩顺长的长子,除了跟父亲一起种地外,他还兼职做过烧鸡、推销白酒、养羊等。他说赚少赔多。去年,爷俩合计着种萝卜后,他决定专心种地。
他认为,市民的生活好了,农产品更有市场。
成为“专业农民”后,韩红刚把心思都用在了种地上。与他相邻的渔场工人说,韩红刚很勤快,天不明就在地里忙活,等到看不见了才回家。
他雇不起长期的帮工,只在秋收的时候才请人帮忙,这个秋天,他雇了6个人。
他也知道网上的“开心农场”,他说“你真种上菜,可不是那么好玩的”。
春天播种,施肥;夏天除草养地,地里蚊子成群;秋天抢收就像打仗,动作稍慢,一场雪下来菜烂在地里,全年都白忙活。即便在冬天也闲不下来,修农机、给机器抹黄油,“冻得满脸都是鼻涕”。
他最享受的是秋收后的感觉。不过,今年萝卜大丰收,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