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万象

专访中国最年轻博士:要求父母全款在京买房(组图)

www.sinoca.com 2011-10-17  央视


张炀小时候

  【解说】从小到大,张扬深受父亲的影响。小时候,张炀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两岁半时,就在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他4岁读小学一年级,6岁升入五年级;9岁直接上高三。

  【解说】他的父亲张会祥是辽宁盘锦市的一名公务员,他36岁才做了父亲。给儿子取了“炀”这个火旺的名字,希望他走出自己这一代“平平淡淡”的境界。

  张会祥:我做不了大事,唯一的就只能帮帮孩子。把下一代培养好了,让他翅膀硬一点。

  邻居:他爸啊,我的天啊,谁也做不到。这世界上都少有。从小走到哪,他棍都写到哪。这么大,小不点,两三岁就会念报纸。他爸功劳大。

  【解说】张会祥曾出过一本书,叫做《神奇的学习》,在书中介绍自己培养张炀的经验。为了孩子的学习,十几年的时间里,只要孩子在,夫妻俩从来没看过电视,即使是无声电视。也几乎没有在家待过客。

  记者:你们俩是为了什么?

  张炀妈妈:当时就是为了孩子。那时候就想,然后也相互埋怨一些,比如说就是以孩子为中心了,咱们都失去自我了。他爸不这么觉得,他爸觉得这是乐趣。

  【解说】在父亲的决定下,张炀走上了频繁跳级的读书生活。对于儿时的张炀而言,张会祥是父亲又是老师,他们24小时呆在一起。这种几乎没有同伴的封闭式两人教育,使得张会祥不仅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同时也是孩子发泄压力时唯一的出口。

  【纪实】跟父亲发生意见不合时,张炀对父亲喊“闭嘴”。

  【纪实】吵架之后“你哄哄我,我就没事了”

  【解说】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张炀的父亲出生在农村,是1978年的大学生。1990年,曾经以优异成绩考上人大商学院第一届MBA班,但因为拿不出一万五的学费只能放弃。用他自己的话说,工作以后的经历并不辉煌,做过企业车间副主任,街道办事处干部,他认为应试教育是一个现实,只能面对现实,让孩子尽快达到成功目标。走到今天,张炀说他理解他爸,但他也用“急功近利”来形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记者:他有一个理论叫做先盖楼,然后再装修,先把进度赶超上去,然后慢慢再补。

  张炀:你根本就是钢筋都没有,你盖什么楼?

  记者:他说那你不都顺顺当当都读到博士了吗?这还不够做一证明吗?

  张炀:说实在话,那就只能祈祷就是不要有一些地质灾害,不然就成楼倒到,楼脆脆了。

  记者:也就是说你觉得还是留了隐患?

  张炀:对,留了隐患。

  记者:担心什么?

  张炀:王思涵当初就是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退学的。

  【解说】:当年曾经被媒体热炒的神童王思涵和张满意,都在14岁左右因为天分过人而考上大学,但最终无法与环境相容、沉迷网络、先后中止学业。

  【资料】:10岁时张扬和父亲的对话

  张炀:“我不会重蹈王思涵,张满意他们的覆辙吧。”

  张父:“不可能。你就是那样也没事。你小,你还可以再读书。”

  张炀:“我只是,我有可能走上那条路吗? ”

  张父:“百分之百走不上那条路,有爸爸在百分之百走不上那条路。”

  张炀:“如果你陪读,我也肯定要走上他们那条路的,不管怎样都要走。”//

  张父:“那我陪读假如你上网,玩电脑,玩会儿我肯定就提醒你了”

  【解说】其实,在内心深处,张会祥比儿子更担忧王思涵和张满意的命运重演,他在书中写,希望儿子专心学习,其他事物都少碰,在张炀小时候,有一次他发现孩子着迷看《西游记》,就把它藏了起来。

  记者:那可能他会觉得说他就算把《西游记》藏起来,反正也没打你、骂人你、也没伤害你,对不?

  张炀:这叫精神上的摧残。

  记者:他说我把这个花盆里的枝儿修一修,不必要的枝都修改掉了,你的主干长的更好,是吗?

  张炀:我觉得这样修出来的花,它就是会在这个健康方面损失很多。越是那些歪脖的树,可能越能经受风雨洗礼,而那些就是被人工修剪过的树,往往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

  【解说】在读硕士期间,张扬的父亲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十三岁的张炀开始沉迷电脑,父子间的矛盾由此酝酿。

  张父:你说你成天玩,玩那个电脑,你能玩出啥来吧?

  张扬:玩成专家。(张父听完扭过头去。)

  【解说】:他们之间因此出现了剧烈的冲突,父亲在深夜出走。

  记者:你说的什么话激怒他了?

  张炀:没说什么话,就是一直在那玩儿。然后那一壶开水就全报销了。还有就是当时我身上的衣服也需要晾几点才能穿,还好没有烫伤。

  【解说】当晚,父亲张会祥气得从北京工业大学步行50公里回到河北廊坊的家。

  张炀妈妈:连一瓶水都没有,就沿着路,走回廊坊。

  记者:走着后来几点了?

  张炀妈妈:第二天早晨7点多。到家的时候他实在是不行,走不动了,到家就蹲地下了。

  张扬:他本来是在惩罚我,其实是在惩罚他自己。

  记者:这对他是双重的痛苦,你知道吗?

  张炀:他的培养方式就注定了这个转型期比其他的那些就正常的孩子,来的更痛苦一些。

  记者:因为他认为一旦出现这个,你就毁了。

  张炀:因为就是人都要断奶的。他想使我一辈子断奶不了,做不到。

  记者:他认为说,他给你培养你好的出习惯之后,再松手你就没事了。

  张炀:再松手的话只不过是把这个转型期推迟了几年,而且推迟几年之后的后果将会更加恐怖的。会有一种反弹。

  记者:对什么的反弹?

  张炀:学习压力。

  【解说】张炀说,他因为长期迷恋电子产品,加上之前学习进程过快,基础不牢,无法正常完成硕士课程,出现了挂科,最后面临交不出论文毕不了业的后果,他甚至有过想要自杀的想法。

  张:学习的困境,然后那个家长的责骂。当时也是不想给社会增添负担。

  记者:你这么不能容忍自己失败吗?

  张炀:我觉得就是,当然了

  解说:因为恐惧失败,张扬开始废寝忘食地补习,嘴里起满了泡,体重急剧下降,最终完成了硕士论文。 但他突然提出,如果父母不给他在北京买房,他就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也不考博士。在答辩的最后一天,父母为了劝哄张炀继续把学业进行下去,在北京租下了一个房子,骗儿子是买的。

  记者:为什么不能跟他说真话?

  张炀妈妈:那段(时间)他就逼我们,说你要不买房子,我就不读博士。

  记者:这个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支撑你这个观念?

  张炀:那应该就是上了大学之后,也是有不少媒体,经济这种世俗的喧嚣,我觉得就是自己应该做一个人上人。

  【解说】害怕孩子放慢速度,父母做出了相信他们自己也不情愿的妥协,但是考上博士之后,张忻炀觉得现实的压力更大了,他的同学已经都是成人,很多都有了不少收入。张扬生活简朴,只打过几次出租车,唯一一双有品牌的运动鞋,是二姨送给他的礼物。

  张炀指着衣橱说:家徒四壁、身无长物。这是所有夏天和秋天的衣服。

  【解说】为了省钱,他熟记各个公交路线, 5毛钱去楼下接2.5升的纯净水,可以喝两天。

  (仲秋,北京出租屋内)

  妈:我说外面超市有5升的桶,买一个,他说家里面有几个瓶子,先别买。

  张:不值当的。

  妈:坐公交车经常说,坐几几几,花四毛钱。

  爸:他最适合当导游,你说上哪儿,他知道怎么倒车,坐哪路车到哪儿去。

  张:关键是,我连打车的钱都没有。我再不算计算计公交路线行吗?

  【解说】和跨越式的升学轨迹相伴的,是超速生长出的迫切感,但现实的窘迫,让张炀内心陷入了超出年龄的焦虑,生活在比他大七八岁的成年人中,这个十六岁孩子已经把房子问题视为最大愿望。他说在大学期间,曾经受到过同学的刺激。

  张:当时我抱怨北京的房价高,他们就说,你滚回你老家去。读硕士的时候。

  爸:这是生气的说法,他可能是受刺激了,你说老说这个有意思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拾荒老太救被碾压女童后竟被质疑“想出名”(图)
下一篇:宁波青年驾路虎SUV闯卡 父子上阵怒打警察(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