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下午,50岁的绍兴市计生委主任叶锦茹从绍兴市五星级的国际大酒店14层一间客房里,纵身跳下,当即身亡。10月7日,警方表示,已排除他杀可能,并在其住的客房内发现两封写给家人和同事的遗书,称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知情人士称,叶锦茹身体不是很好,平时常腰疼。此次跳楼,疑因患有抑郁症。
为什么以这种惨烈的方式突然离去?叶锦茹的死讯在当地政界引起不小的反应和遐想。知情人士纷纷感到不解和惋惜。在亲友眼中,叶锦茹人缘好,能力强,曾担任绍兴市妇联主席职务,而且家庭幸福,其丈夫也曾是绍兴市政府官员,一个儿子正在上大学。最近刚刚装修好新房。
据悉,事发后,警方在其入住的酒店房间内,发现她写给家人和单位同事亲笔遗书各一份,遗书称已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至于遗书的其他内容,警方表示,不便透露。记者从权威部门得到消息,叶锦茹并未涉嫌有经济问题。(10月8日 钱江晚报)
我很愿意相信这位不幸的计生委主任是因为不堪病痛折磨,而选择了如此惨烈的方式为家庭减负,但是,就像他的一个要好的球友不敢也不原因相信她跳楼的事实一样,博主也很难相信。老公体贴,儿子优秀,仅仅因为病痛,就视生命如淡水,了无牵挂的抛下了这么幸福的一个家庭,似乎很难承载她跳楼止痛。既然权威部门已经肯定她不涉经济问题,那么,称“已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的遗书里,还有什么让警方“不便透露”呢?
当然,遗书中可能会涉及个人隐私,但是作为政府官员,叶锦茹女士的自杀已经在当地政界引起不小的反应和遐想,警方如此含糊的一句“不便透露”,只能让这种“遐想”更深更远。其一,既然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那么为什么还要入住如此高档的酒店?要知道五星级的绍兴国际大酒店最贵的景观套间高达1588元,就连最便宜的单人间也要398元。在这里跳楼自杀成本不算低,如果是自掏腰包,似乎有悖她不堪折磨为家庭减负的初衷;其二,透明是“遐想”最好的阻断剂。事实上很多自杀尤其是官员自杀事件,并不复杂也并无太多的内幕,常常是警方或者当地政府部门一句“不便透露”,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其三,抑郁症和不堪病痛折磨,被当地政府频频用于解释官员自杀的原因,公众对此已经产生信任疲惫。上个月,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副理事长,曾任铁岭市常务副师长的袁卫亮意外死亡,官方发给出的认定是,袁卫亮由于患抑郁症,近一个月病情加重,后溺水死亡,生前病情不为组织与同事掌握。而去年初至今至少有9起官员自杀事件,当地政府都用了“身体不好、严重失眠、工作压力大、抑郁症”等这样的关键词。
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但倘若都像这些官员这样“不堪病痛折磨”自杀了,那医生们还能活下去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抑郁症不是不能作为官员自杀的主因,但绝对不能一遇到需要解释官员自杀,就贴上了“病痛”这个标签,久而久之老百姓就不信了,至少我是不信了。
官员自杀事件的戏剧化阐释何时休
10 月6日下午,绍兴国际大酒店14层一间客房里,一中年女性纵身跳下,身亡。她是绍兴市计生委主任叶锦茹,今年50岁,此前曾担任绍兴市妇联主席。警方表示,已排除他杀可能,并在其住的客房内发现两封写给家人和同事的遗书,称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知情人士称,此次跳楼,疑因患有抑郁症。(《钱江晚报》10月 8日)
官员自杀已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有13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自杀。2010年官员自杀事件更是不断,公开报道的起码有8起以上。收入高、福利足、社会地位超然的官员为什么会趋向自我毁灭?几乎每一次官员自杀事件的曝光,都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基于社会常规的疑问,往往经舆论传播放大为一种社会性的猜疑心态。这一次仍然概莫能外。
正常的猜疑是“正当”的,官员具有特殊身份,掌握公共权力,因此其自杀就天然成为公共事件,公共社会对此拥有知情权。大众有权利知晓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官员为什么自杀、自杀背后有无“特殊因素”、是否涉嫌贪腐,等等。但质疑精神不等于娱乐精神,也不是所有的自杀官员都必然存在“贪腐嫌疑”时下充斥于网络平台上的对于官员自杀事件的过度娱乐性阐释,不但对官员自杀进行“有罪推定”,其实还在以一种冠冕堂皇的名义行猎奇围观的事实。
在我看来,官员自杀首先是一个“人”之死,是一次生命之殇,与其身份无关。我们或许可以进一步关注自杀背后的“问题”,但却不能因此失却了基本的生命悲悯,尤其是在真相未明的前提下。面对生命的逝去,面对死者家属的绝望哀鸣,我们的各种娱乐性阐释何其残忍。生命无价,哪怕是那些具有污点和“原罪”的生命。无论如何,没有什么比生命的自戕更让人心痛,亦没有什么比生命悲悯更重要,对生命逝去的悲悯之心应该取代猎奇和欲望人性鄙陋,树立起基本的生命情怀。
当然,在官员自杀事件发生之后,有关部门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公开真相,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同时也避免流言蜚语的批量传播。客观地说,近年来,在官员自杀事情上,各地官方的相关信息公开,表现得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很多问题不是讳莫如深,就是缄口不言。就像这起个案一样,官方对女官员叶锦茹自杀事件进行正面回应的态度虽然积极,但“表达”却过于简单和泛化,寥寥数语不但让人无法释疑,还会产生更深、更大的猜疑。显然这无助于匡正辟谣,反而会加剧流言的传播,同时也让道德无形沦陷。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