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专访包养N奶准院士的妻子 |
www.sinoca.com 2011-09-19 夏安 |
访问曹女士之前,和她通电话约定时间,电话里面她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年轻,清脆。在网上看到她说自己几乎从来不发脾气骂人,我觉得难以置信,抛开她最近的经历不说,哪怕任何一个普通中年人,孩子,事业,家庭,琐碎的人生里,要面对多少不如意,谁能保证自己没有着急上火失控的时候。可是见到曹女士本人后,我相信了。我们约在她家见面,美国很典型的独栋小楼,前后有花园,花木繁盛,小区很安静,年头似乎也颇新,曹女士来给我们开门,清瘦,短发,很得体的淡妆,运动服牛仔裤,举止从容,言谈温和,声音跟电话里一样,年轻,清脆。室内装修得很大方,青花瓷落地大花瓶,西式家具。所有这一切连同曹女士本人,都像是从某个旅美华人的美国梦里面跳出来的,大方雅致,决不豪奢但是舒适得体。
从哪里开始?
曹女士和段先生的故事是20多年前在北京开始的,那时候曹女士还在读大学本科,段先生在中国地质科学院读研究生,经别人介绍认识,很快就恋爱了,“我们学校伙食好,他常常到我们那里吃饭,饭后一起散步”。“他那时候就跟别人不同,不是一味的书呆子,很有想法,有上进心,我喜欢有上进心的人”。令人唏嘘的是,当谈到段十多年后决定只身回国的时候,曹女士再次提到段不甘于人下的上进心,这一次,上进心却几乎成了他们婚姻破裂的导火索。
两人恋爱后顺理成章的结婚了,段的家不在北京,曹女士家里为他们在小小的两室一厅里腾出一间婚房,当段决定出国的时候,曹女士已经怀孕了。他们的故事的开始和那个年代中国很多年轻人的恋爱一样,谈不上多浪漫,可是温暖,家常,踏实。
刚到美国来的时候生活似乎并不容易,那个时代的留学生在生活上经历过的艰苦尴尬,大概不是现在进学校就揣着iPhone,拎着手提电脑,开着宝马的小留们能想象的。曹女士在国内学法律,刚到美国的时候经济条件和身份不允许,文科生在美国难有出路,于是将孩子放在国内父母家,自己到餐馆打工,这工一打就是10年,“去得晚,回来得晚,回来累得倒头就睡,多重的心事都顾不上”。段先生则作过很多年博后,科研上想要出人头地无疑得全力以赴,陪上所有时间精力,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段先生回中国第一次看到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4岁了。
婚姻的真谛:经营还是信任?
最艰苦的几年后,段的科研越来越出色,曹女士终于在美国念完学位,找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孩子接来了,和段的感情不错,当一切都慢慢好起来的时候,曹女士却发现段有外遇。刚开始是在电话里听到只言片语,曹女士的怀疑遭到段的矢口否认, “他一向思维严密,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我甚至辩不过他”。后来面对确凿的证据,段说,“这些女人都是图钱,不当真的”。所以当曹女士发现段在国内居然有私生女的时候,如受重击,“从心底觉得冰凉”,原来即使在面对证据的时候,他都没有停止过欺骗。
当我问到曹女士对二十多年婚姻里作过的决定是否后悔,她说,“很少后悔,因为我相信婚姻就该是两个人坦诚相对,不做隐瞒,不加欺骗”。在我比较真性情的年代里,我一定会为这个答案拍手称好,美国的婚姻咨询师不是也常说,婚姻里从来没有输赢,只有双赢或者双输。可是人到中年,逐渐明白在婚姻里信任就像是一场赌博,换来的如果不是同样的爱和信任,几乎就是全盘皆输,这种时候,赔进去的不只是青春和爱情,还有当年坚定美好的信念。投入越多,伤害可能越大,更重要的是,如何能面对当初那个义无反顾的自己?在比较不浪漫而充满世俗智慧的红楼梦后四十回里,林妹妹谈到王熙凤处理情敌时的手段说家务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也常听人说,婚姻就是战场,需要经营和策略。可是曹女士的信念比我更坚定,“人只能往前看,不能往后看,任何时候,没有人有理由不坚强”。
留守,牺牲还是妥协?
海归或海不归?如何归?是海外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永恒不变的话题。曹女士一家因海归而遭遇的巨变,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对于段先生本人,作为一个很有上进心并具备上进能力的科研工作者,海归似乎是个最明智不过的选择。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美国能提供的资源,人脉,资金,已然利用得差不多,一步步走上来,玻璃屋顶触手可及,相比在美国游走于主流边缘,埋头在实验室的单调寂寞,回国后的名利双收的情形,简直好比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寻常人很难拒绝。就连另一半,大概也不愿意充当伴侣更上一层楼的绊脚石。“我认为男人该以事业为重,回国对他的事业来讲是很重要的一步”,曹女士说。
然而对于这个年龄的人的家庭来说,回国是件极为尴尬的事。孩子正面临着升大学的巨大压力,要是再小几岁,还来得及回国恶补数学中文,要是再大几岁,彻底独立了,父母的搬迁不至于对孩子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作为配偶,留也不是跟也不是。若是跟了回去,势必打断孩子的正常成长,多年苦苦奋斗而实现的美国梦,眼看也要成泡影。“他回去的收入其实不高,我这边的工作还得维持”,曹女士谈到当初留守的决定时苦涩的说。如果选择留下,个中艰辛,更是一言难尽。“我一个人在美国带着孩子,上班,家里家外都是我打理,朋友都说我能干,可是再能干的人,也希望身边能有个人作伴商量……他很少主动打电话回来,更少过问生活上的事,哪怕有麻烦跟他说,他也说,隔了这么远,反正也帮不上什么忙”。
因为留守而忍受的孤独辛苦,远没有段先生和儿子之间的疏离给曹女士带来的伤痛揪心。“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很亲近,大了以后,他对孩子的要求很高,控制得很严,一点点违背他的意愿,就会遭到呵斥”。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本来就好比头发丝一般脆弱,段先生严厉多于慈爱,再加上长期远隔两地,父子之间越来越僵。某年儿子休春假,正好段先生也回美,曹女士亲自下厨作了三十多道菜宴请宾客,希望父子之间的关系能借此改善,结果父子见面没说几句,段又开始教训孩子,很快就不欢而散了,孩子整个春假都在同学家过,没再回家,孩子说这是他过得最糟糕的一个春假。
说起孩子,曹女士眼神里都是温柔,尽管每个母亲眼里的孩子都是完美的,客观地讲,在这场风波中,一直是曹女士的儿子陪伴安慰母亲,至少也算个懂事的年轻人。曹女士说“他们父子两个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主动的交流,他打电话来,我催着儿子跟他说话,说不了几句就僵了”。然而当曹女士发现段有私生女后,浏览段电子邮件,短短几秒,就发现他若干封写给女儿以“爸爸想你”为标题的邮件,这样的对比,大概每个母亲都会为自己的孩子鸣不平,因而痛彻心扉吧。
曹女士说段先生从来最讨厌“为家庭牺牲”一说,他不认为任何一方作了任何牺牲。诚然,也许婚姻就意味着妥协,忍无可忍,从头再忍,无论男女皆如是。然而作为妥协的一方,假如结果注定是留守的寂寞,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婚姻的裂痕,面对孩子的失望,那所作的妥协,是否还值得?曹女士的遭遇提供的不过是警醒,然而归还是留,孩子还是先生,似乎仍然是个永远难解的命题。
没有硝烟的战场,谁是赢家?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变得像个战场,一句话,一个帖子,一篇微博都能搅起轩然大波。从天堂到地狱,昨日座上客,今天阶下囚,似乎就是一夜之间的功夫。曹女士曝光家事的帖子,点击率瞬息过万,海内外纷纷哗然。事情过去已经一个多月,网络上的看客们在别人的家务事中窥探了个饱,有人作警世恒言,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插科打诨,有人打酱油作壁上观,热闹过后,满意的散去。而曹女士在采访中, 说到伤心处,仍然几度落泪。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到底谁输谁赢?有哪些结果是曹女士当初预料之中的,有哪些是预料之外的?
曹女士说,“我做这一切不只是为我个人讨回公道。现在中国社会风气太糟糕,笑贫不笑娼,这样下去,已经没有任何道德底线可言了”。也许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北美最大华人学者留学生网站上的确曾有人发布过回国风流指南,至于炫耀国内如何美女如云,青春少女如何投怀送抱的帖子更是不胜枚举。曹女士在国内学法律出身,我问到她有没有试过网络曝光以外的其他途径,她说“当领导都只能以大环境如此为借口替段辩护,还有什么别的途径能行得通?”出乎曹女士意料的是,“新浪关闭了我的博客。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实情,并不是散布谣言,他们关闭我的博客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在信息传送和发布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时代,个人隐私的到底有多重要?能够并应该受到多大程度的保护?道德底线和个人隐私,孰轻孰重?
曹女士要求段终止申请中科院院士,“院士是应该不仅是学术上的领头人,还应该是道德上的楷模”。在红旗下长大的人,难免会以“又红又专”来做标杆。可是毕加索是恶棍,凡高是疯子,就连科学家里,爱因斯坦的私生活亦相当混乱,充满了不堪的桃色新闻。道德水准与科研水平,是不是必须放在天平的两头?然而就连道德,谁来做公正的裁判者?今天“礼崩乐坏”的中国,谁来为弱者主张正义?谁来维护这个社会可怜的道德底线?从这个角度来说,曹女士的家务事,留给我们的思索将是无穷无尽的。
到哪里结束?
采访结束,曹女士礼貌的送我们出门,门外花圃里的玫瑰开得正好,香气馥郁。已经九月份了,美国劳动节长周末一过,标志着夏天的结束,但是南加州四季如春,玫瑰常年盛开。我从车上回头看,段家慢慢隐没在小区里鳞此节比的小楼中。本来这么一个普通的家,该有多少幸福温暖的过去和将来,然而段先生现在正在北京接受调查,与妻儿已经很长时间不通音信了。所谓的家,只住着曹女士一个人。我们不知道,在加州,在美国,在海外,还有多少普通的,原本应该幸福,温暖的华人家庭,遭遇或者面临着和曹女士一家同样的动荡,伤害和破裂。
久居海外的华人,大概最难熬的不仅仅是读学位,等身份,找工作,为生机颠簸流离,还有离群索居的寂寞。也许不管在哪里,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是在陌生的国家和文化里面,孤岛之间的相互守望显得格外艰难。曹女士送我们出来的时候提到,因为和她有类似经历,有几个网友正和她密切联络,寻求过来人的建议和支持。希望不远的将来,海外华人社会的网络更强大更紧密,当我们需要倾听的时候,能找到一双好耳朵;当我们需要扶持的时候,身旁有温暖的手臂;当我们踌躇迷茫的时候,有人为我们搭起一座“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希望到那个时候,家能回归成一个温暖,充满信任,不设防的地方。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