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学费省口粮 一人外出做工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今年15岁的罗峰,作为家中长子,懂事后就一直为家里分担家务,凡事也都让着弟妹。去年广西遭遇旱灾时,他就跟随父母前往离屯子5公里远的红水河都良滩挑水饮用。
罗峰告诉记者,家里有两个木箱,里面分别装着他和妹妹罗月妹两人所有的书籍,也满载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我和二妹(罗月妹)两个人都被乡实验学校录取了,两人都想去那读书。”而在开学之际,罗峰选择了七百弄乡戈从村中心校,罗月妹则去了七百弄乡实验学校。
戈从村中心校,离上阶屯有5里山路,需翻过10余个山头。每天上学的早上,罗峰早上6时就叫醒小弟小妹,起床,简单洗漱,喝碗玉米粥后,斜跨着书包,带着弟妹往学校走。中午放学时兄妹三人把书包放在头顶上遮荫往家走。下午1时30分许,三人穿着凉鞋,一路小跑着又赶到学校。下午4时放学后,和屯里的其他小孩一同回家。
七百弄乡实验学校,离上阶屯有20多里,村民出行时要坐上村口的小面包车,每人8元,然后面包车在山间小道上婉转盘旋约1个半小时,才到乡里。
罗月妹寄宿在乡实验学校,每月要交50元的柴火费,一周回家一次。每周要回家时,罗月妹则穿着哥哥或姐姐的旧鞋子,天蒙蒙亮时就走在山间的碎石路上,到中午时候才回到家里。
放假时,老大老二帮罗朝贵到山弄里的玉米地种玉米、除草、掰玉米,老三老四则到山上放羊。
“家里没发生火灾前,还养头猪在过年时杀着吃。这几年种的玉米刚好是够吃,没得多的。”罗朝贵说,如果家里有一人在外做工,不仅省下了一份的口粮,还可以为孩子在开学时多赚些作业本费。
送子女上学读书 为最大愿望
只有小学文化的罗朝贵,早在1987年就外出打工,“到林场砍树,去合山挖煤,总之是卖力气赚钱的活都干了。”罗朝贵坐在竹林下的一块小石头上,右手随意捡起一根小竹片在干硬的地上画着。
“我现在是年纪大了,就在家里看着孩子读书,种种玉米,养些山羊。老婆现在南宁的一家林场做工,一天也就是30来块钱,一年的话也就在那做3、4个月。”说到家里的现状,罗朝贵的眼中充满着些许无奈,也变得浑浊,但一提到关于孩子读书一事,他的眼睛顿时清澈几许,因为家里是三个木箱子就有两个单拿出来给孩子们装书。
罗峰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身边先后有15名同学陆续离开教室,跟随父母外出学习或打工。
今年27岁的罗朝鑫,小学未毕业。2009年就随同家人外出打工,月工资从最初的1500元涨到了2000元。现因工厂处于半停工状态,回到屯里还不到半个月。
“我表弟小学都没怎读,2006年就到广东打工,现在是做到了主管,一月工资都是有3000多元。”说起表弟,罗朝鑫的羡慕之情流溢在脸上,并对记者说如果厂子开工后他会毫不犹豫地赶到广东去,“在厂子里幸苦做一个月,可抵得了家里大半年的收入。”
村里的人外出打工赚钱回来后,在屯里建起了一栋又一栋的新房。看着邻居们新起的房子,罗朝贵除埋怨自己这一辈子没能力让孩子们住上宽敞明亮的住房外,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送子女上学读书。
“只要他们兄妹几个愿意读书,我俩是没有意见,有钱就送(他们)去读。因为他们只有多读书,才能改变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认识。”罗朝贵望着搭在石猫洞里的家说,“我住这里是习惯了,如果孩子们将来长大后认为这里不适合居住,那由他们赚钱盖房子。”
“每当我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时,我就会在心里默默地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来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罗峰在他的一篇作文当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已列入危旧房改造项目 爱心捐助4万多元建房款
戈从村村长罗强告诉记者,在当地建一栋上下两层各60平方米的房子总造价在3万元左右,“大石山区里不缺石料,主要的开支是在搬运水泥和钢筋方面。” 罗强说,从七百弄乡运一包水泥到上阶屯,价格要翻一倍,“水泥、钢筋运到戈从屯后,前面的道路不通,要请人把水泥和钢筋背上去。”
记者从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政府了解到,罗朝贵一家现已列入该乡今年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将获得1.5万元的补助,但无前期的建房资金。
而此前一直在关注罗月妹的广东麦田教育基金会,得知罗月妹家的现状后,在今年7月8日提出了捐款倡议,组织各爱心人士奉献微薄力量,156名网友在10天内捐助41374.8元。
记者另了解到,从戈从村戈从屯到上阶屯距离2.5公里,如要修建该段道路,按每公里9万元的造价,共需22.5万元。 ( 伍永志 黄伟)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