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
35岁的吴佳伟是位中学地理教师,他工作认真,关爱学生,教学效果好,很受学生欢迎。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不良嗜好,也是一个公认的好男人。可是这个好男人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了。吴老师每天早上七点半到校,中午在学校食堂用餐,餐后在办公室午休,下午两点上班,五点十分后放学,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陆续离校了,但吴老师却不急着回家,往往两个小时后他才收拾回家。每天如此,其实学校也没额外分派他什么任务,这是为什么呢?
以前下班回家后,吴老师和妻子常会相互倾诉工作中遇到的趣事和不顺。后来他发现,妻子只喜欢抱怨自己的苦恼,却从不聆听他的郁闷。他渐渐变得沉默了。
女儿出生后,妻子把所有精力放在女儿身上,没时间兼顾他的感受。丈母娘正好退休,闲得无聊,主动请缨过来帮助带外孙女。这下可好,以往和妻子发生争执,吴老师只是和她一个人交锋。现在丈母娘随时和妻子结成统一战线,一起数落他。
吴老师的个性比较闷,不喜欢泡吧、K歌、打麻将之类的娱乐活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办公室成为了他最喜欢的地方。他觉得这里清净又安全,有时候碰上几个同事都走得比较晚,还可以相互聊聊天,逗个乐。现在,他越来越喜欢这种感觉,即便手头的事情像备课、批改作业都已经忙完了,他还是宁愿待在办公室里,上网、玩游戏、看报纸,总之不管干什么都好,他就是不愿意那么早回家。
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通常当人们面临困境,又找不到可行的方法时,往往会遵循“最现成手段”原则或者“最小阻力”原则来行动。对上班族来讲,上班就是逃避困顿的最现成的方法或者手段。
在城市,业已形成一个新的族群――赖班族,就是指那些下班还不走,一直赖在办公室电脑前的人,他们待在单位的时间比在家以及其他社交场所还要多。最基本的特征,那就是下班后没有回家的欲望,只想赖在办公室消磨时间。
“赖班族”大概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孤独型。害怕寂寞,他们下班回家后也是一个人,除了上网看电视,也没啥事,还不如赖在办公室里消磨时间。这在陌生城市打拼的单身年轻人中最为常见,他们内心往往自卑,缺乏安全感。另外与爱人分居两地的男女,他们因男(女)朋友不在身边,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单身的,回家后也很无聊,于是乎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下班了还是在工作。
第二种,压力型。担心出差错,干脆再呆一会儿,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往往具有明显的焦虑特质,但精神紧张,效率反而降低。
第三种,逃避型。比如避开下班高峰,或者避开家庭矛盾等。
显然,吴佳伟老师属于第三种类型,他是家庭不幸福的已婚人士,因为在处理家庭关系时遭遇困境,又找不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没有家庭温暖,回家后只能徒增烦恼,于是就通过“赖班”这种方式来逃避压力。
赖班从表面来看是因为孤独、寂寞等原因造成的,深入地看其实是个体归属感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归属感,而且归属感需要丰富多样,比如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友情,自己的爱好,只有这些都有,人才能够正常、快乐地生活。如果一个人的归属感过于单一,那么他就易出现问题。
曾经有媒体报道,成都一位集邮的大爷因为邮票被偷,自杀了。很多人不知道缘由,其实这就是因为集邮是大爷的唯一爱好,在这唯一的归属都被偷后,他感觉自己一无所有。“赖班族”只能在办公室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如果这份工作失去了,将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如一些疯狂的追星族,当偶像去世后,再也没有了生活的动力。
此外,如果长期以赖班来减压,则会破坏人际关系建构,甚至影响心理健康。
心理处方:
靠“赖班”来逃避孤单和压力是饮鸩止渴,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对身体,心情都无益。都说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生活健康快乐,工作才能高效。
治疗“赖班症”的最大良方是加强社交和提高生活质量,下班后就应该变着法儿让自己开心,哪怕约个朋友去咖啡厅坐坐或是逛逛街,也比长年累月地粘住办公室强!
想要摆脱赖班的毛病,上班族们不妨多培养一些小兴趣爱好,比如体育运动,特别孤独型、压力型的赖班族要注意开拓社交圈,比如多和朋友打球、跑步或去喝茶聊天,吃饭看电影,让生活充实些,放松情绪,释放压力。
吴佳伟老师为了逃避家庭矛盾而“赖班”,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很有可能会使矛盾激化,甚至会导致婚姻亮红灯。所以吴佳伟老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心去经营婚姻,跟妻子有效沟通,多理解对方,尊重丈母娘,做到宽容大度并主动承担些家务事,积极化解家庭矛盾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不是单纯通过赖班这种方式来回避问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