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万象

外国人也扛不住了 一个美国人在北京的悲剧生活

www.sinoca.com 2010-12-16  牟岭的新浪博客


  顶着零下三四度的寒风,来自美国加州的威利步行10分钟来到家附近的物美超市,采购乳制品、火腿等西餐食材和一些日用品。从超市出来,又移步到附近的社区菜市,操着蹩脚的汉语向小贩购买新鲜蔬菜和肉蛋。这在普通北京市民看来再平常不过的经历,对威利的生活来说却几乎等于一场革命。尽管已在北京生活了五年,但在饮食和日用方面,威利基本保持着美国的模式和习惯――出门购物肯定是打车去,打车回,而且永远只在高档的涉外超市购物,食品、日用品全买进口的,连水都只喝进口矿泉水。物美这样的本地超市,在几个月前,他都压根儿不知道长什么样,更别说嘈杂的社区菜市了。可如今,他不但可以冒着严寒步行到这些市井场所消费,而且黄油、芝士、火腿、洗衣粉、牙膏等,从吃到用的东西全面转向中国品牌,蔬菜、水果、肉类更是选择没品牌的本地出产。为什么?省钱!威利的回答很干脆。

  威利是个自由画家,收入不低,但不稳定。他的油画大多涉及中国文化的题材,基本是销往美国或欧洲,而近两年欧美经济不景气,艺术市场低靡,他的收入自然大不如前。“最近北京的物价又涨得太快太厉害了,生活成本急剧提高,虽然还没到吃不起饭的地步,但还是让我感到很大压力。”威利坦率地说。而且,人民币升值也让他的收入直接缩水,因为他在欧美画廊付给他的都是美金,而他却得用人民币消费。

  如何在中国应对通胀,开源节流?对于一个不用考虑买房买车的老外来说,唯一需要管住的就是嘴了。吃喝,是老外们在中国最主要,也最无法回避的消费。然而不幸的是,中国涨价最厉害的就是食品了。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来新高。其中,食品类价格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74%。

  从进口货改用中国货和本地食材,只是威利缩减饮食开支的第一步。而再进一步的方案是从西餐改为中餐。威利说,哪怕是买本地制造,做西餐需要花费的成本远远高于中餐,黄油、芝士、火腿、西餐香料等食材就算没涨价之前,也比普通中餐食材贵。做一顿简单的西餐,光食材消耗就要人均四五十元的样子,做得讲究、丰盛点就更得翻倍。而用四五十元成本来做中餐,足以弄几个荤素搭配的家常菜,够两三个人吃了。最近,威利在网上和中国朋友那里学做了一些简单的中国家常菜:白菜豆腐汤、西红柿炒鸡蛋、肉末茄子、青椒肉丝……威利周围有一大帮来自欧美的朋友,他们习惯时不常聚聚,在一起吃吃饭,喝一杯。过去他们都选择去酒吧、西餐厅,如今为了省钱,这样的聚会大都改在家进行,酒直接在楼下小超市购买,饭菜自己做。于是,威利的中国菜手艺很快在外国朋友圈中得到了认可。当我问,通胀对他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他俏皮地说:“通胀让我更中国了。”

  在广州工作的台湾人陈先生前几天刚接到房东的通知,房租从2700元每月涨到3600元每月,而那不过是一个厨卫齐备的单间。“一下子就涨900元,真是没遇过这样离谱的涨法。”陈先生抱怨的同时还是乖乖交了房租。因为被涨价的不是他一个人,这是不可抵抗的大气候。在北京生活的英国人帕蒂对此早已麻木,近几年来,他的房租月租金,以每年一千元的价格递增。陈先生供职于一家知名外企,月收入2万左右。收入稳定且不低,但面对疯涨的物价,他依然产生了“必须捂紧钱包”的冲动。“不是说花不起这个钱,而是觉得这样把钱花出去,实在太不值。你多花了很多钱,却并没有换来更优质的商品,更好的服务,你会甘心吗?”陈先生进一步分析,大陆通胀带来的涨价大大降低了消费的性价比,因此让人产生消费心理障碍,而这种心理障碍更多来自一种对比产生的落差――台湾物价多年来一直很稳定,尤其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更是极少涨价。没来过大陆的台湾人很难想象,如今大陆超市里的东西大部分都比台湾贵,而同等价位的商品品质却不比台湾好。而且,在大陆隔一两周不去超市,再去就发现很多东西都涨价了,少则几毛,多则几元。大陆的餐馆涨价更是离谱,环境和口味稍微过得去的餐厅,随便一餐就得人均五六十到上百元不等。陈先生很难接受的是,他在公司附近一家很小很破的兰州拉面馆吃饭,一碗面也要15元。而他在台北市中心那种环境很优雅、服务很贴心的餐馆吃一碗牛肉面,也不过10元人民币。在大陆吃日餐,一个人轻而易举就能花掉一两百元,在台湾这样的价格可以让几个人吃一顿品质很好的日餐了。陈先生说,台湾的餐厅多年来很少涨价。因为你一涨就会有市民起来示威反对,媒体也会大肆抨击。有胆子大的,执意要涨,到后来的结局几乎都是再没人去吃了。因为同等水平的餐馆在台湾可选择的余地太大,大家干嘛非要来你这里浪费钱?为了应对通胀,陈先生选择在台湾投资一些股票来作为收入补贴。可他无奈笑言:“杯水车薪,根本赶不上大陆涨价的速度。”

  面对通胀,威利和陈先生的反应是“不敢吃”,而台湾的吴小姐则感觉是“不敢穿”。吴小姐是陈先生的同事,收入水平差不多。吴小姐戏称,通胀能治病,治陈先生的馋嘴病,治她的购物狂。过去,她在台湾几乎每周都会逛商场,买衣服、饰品、包包。如今,她可以两三个月才血拼一次衣服、化妆品,而且都选择大陆以外的市场消费。“真的不敢在大陆消费服装和化妆品,同样的品牌不但要比台湾和香港贵出几百上千,而且式样也比较单调。每次回去台湾都是大采购,东西多到搬不动。好在广州离香港近,利用周末就可以溜去香港购物,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东西。”

  不过,尽管以上各位都对大陆的通胀叫苦不迭,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这里。帕蒂和威利都很坦白地说,若是让他们能回到英国和美国,恐怕更难找工作,生活压力更大。陈先生和吴小姐则表示,他们所在的建筑设计行业在台湾发展空间已经很小,受锻炼、积累经验的机会也很少。而在大陆,他们可以有很多全新的机遇,更多有效的锻炼,有价值的积累。对于他们来说,要让他们在“经济不景气”和“通胀”之间选择,那么他们宁愿选择后者,毕竟中国大陆高速发展的经济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悍妇脱裤抽晕交警被判8个月 判后痛哭流涕(组图)
下一篇:中国男人与法国美女:跨国苦守55年终成良缘(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