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二万五,天当草房地当床。冰天雪地炊断粮,抗日意志坚如钢。四渡赤水出奇兵,泸定桥上显神威。……”这首庆祝国庆节的长诗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而是嘉兴一位修车师傅昨天写在小黑板上的。
这名修车师傅叫顾金喜,今年55岁,是嘉兴本地人。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爱好诗歌创作。每次诗兴一起,他就点上一根烟,用粉笔把诗写在修车摊边的小黑板上。7年时间共创作了500多首诗。
老顾因此还成了周围的名人,引来一名喜欢摄影的女白领“粉丝”,这名“粉丝”从2008年开始一直跟拍老顾。
命运坎坷的修车匠借诗抒情
老顾的修车摊很好找,就在嘉兴市区勤俭路和民生路交叉口。
老顾命运坎坷,小学毕业就辍学了。17岁时到当时的嘉兴市嘉北公社下乡插队,6年后才回城。插队期间,老顾爱上了文学,微薄的工资几乎全拿来买书了。各种中外名著,老顾买来后看了一遍又一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学功底,才有了如今老顾的诗歌。
老顾回城后进了当时的嘉兴运输集团公司,做过修理工、仓库管理员。2003年公司改革,老顾下岗了。
说起老顾开始写诗,那还是2003年中秋节的一次意外收获。老顾下岗后开了一个修车摊,生意不好,他备感无聊。中秋节那天,他摆好修车摊后抽起了闷烟。正好,民生路上有一家商铺在清理垃圾,垃圾中有2块小黑板,老顾就捡来了。
想起往年中秋节单位都会给员工发月饼,可如今只能自己挣钱买月饼吃,老顾百感交集,就随手在黑板上写下了“秋高气爽迎中秋,画饼充饥填饱肚”,以抒发心中的压抑之情。
老顾的“打油诗”吸引了路人的目光。当时,有些和老顾一样下岗的行人看到这两句话时,停下脚步称赞老顾“有才”。
用诗描绘了一幅嘉兴市井图
从那以后,老顾写诗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老顾写诗有个习惯,每次灵感来了,就赶紧写在小黑板上。过段时间,他就把旧诗擦掉,写上新诗。至今,他已经写破了2块小黑板。
7年间老顾创作的诗,内容基本上是有关嘉兴市民的市井生活。
“嘉兴原有宣公桥,桥墩两旁是商店。南来北去客来往,贸易集中人气旺。生煎饺子牛什汤,拆骨牛肉喷喷香。路人闻到口水淌,喝碗肉汤馋馋嘴。五分一包南瓜子,三分两只兔子头。叫得满街当当响,东门头上真闹猛。”这首诗说的是上世纪60年代嘉兴东门小吃。
“嘉兴有条青龙街,街坊邻居江北邦。七老八十老人家,日里带着小外孙。”说的是如今步入老龄化的嘉兴老小区的情景。
还有部分诗则融入了他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为谋生计来修车,每日打气把胎补;空闲之余写首诗,快乐活到九十九。”
白领“粉丝”跟拍两年多
2003年至今,老顾的诗歌创作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这7年里,诗歌像朋友一样,陪老顾度过每个寂寞的春夏秋冬。不过,令老顾意想不到的是,也因为他的诗,他在周围有了不小的名气,他不仅和周围小区的居民成了朋友,还吸引了一名爱好摄影的女白领成了他的“粉丝”。
这名女白领叫翟伟旭,今年30来岁,在嘉兴的一家知名餐饮公司当会计师。2008年,翟伟旭在回娘家的路上无意间看到了老顾的“黑板诗”,眼前一亮。翟伟旭爱好摄影,从此就开始跟拍老顾和他的“黑板诗”,这一拍就是2年多。
“顾师傅观察生活很细致,他写的‘黑板诗’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有针砭时弊的,有诙谐幽默的,也有引人深思的,写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我看到好玩的就会拍下来。”翟伟旭说,老顾是一个热爱生活、勤劳善良的人,她希望通过照片把这种美好传达给更多的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