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铺子上的客人,大小形状,打眼一看就行”
万年场,
老夫封刀
“来铺子上的客人,大小形状,打眼一看就行”
灰尘覆盖了窗前的剪刀、缝纫机和老伴的照片,但无法尘封那段风光浪漫的岁月。老冉的话中,透着荣光也含着悲凉。
从春熙路到商业场,再到成都正通顺街的双门面作坊,冉玉生的手工胸罩开始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和普通市民中流行。“商业场附近的悦来戏园和后来的歌舞团都有不少的女演员来定做,说是穿我做的胸罩,跳起舞来不会乱跑。”
冉裁缝的名气,靠的是一把出神入化的刀,也离不开他那双“透视眼”。“除了冬季,其他时候来铺子上做胸罩的客人,我基本都不用尺子量,大小形状,打眼一看就八九不离十,做好了保管她喊舒服。”
商业场改造开始后,老冉的作坊就开始在成都城区不断换地方。随着铺子一步步远离中心城区,名气也逐渐淡去,当年的小冉也逐渐变成了老冉。1994年,作坊最后落脚在成都联合小区万兴路1号大院的单元楼里,以家带店的形式,维持着不成气候的生意。靠着儿女给的钱,老冉和老伴开始简单的生活。
2008年4月,89岁的冉大爷哼着川戏,和86岁的冉婆婆再度联手,一人裁剪一人打,帮联合小区里26岁的客人做了一个卖价20元的“6寸胸罩”。那是他们的绝唱。6月,冉婆婆病逝,只留下一台用了近50年的上海产“飞人”牌缝纫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