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卫队的首架F-35于8月中旬下线,在24日首飞成功
8 月24日,日本航空自卫队首架F-35A隐形战斗机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沃斯堡工厂成功首飞。空自计划引进42架F-35A战机,4架在美国洛马公司生产,另外38架则由日本三菱重工在爱知县的小牧南工厂进行生产。自产型目前已开始生产,首架自产型将于2017年开始下线。此时的F-35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可发射AIM-120进行空战。未来将具备完整的对地、对海精确攻击能力。
F-35是美军及其盟军未来的主力战机,由JSF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发展而来。地位相当于现在的F-16和曾经的F-5,属于三军(空军用的A型、海军航母弹射起飞用的B型和陆战队垂直起降用的C型)通用、盟友共享(已有11国订单)的“廉价版”五代机。
国外统计的RCS参考值,战机RCS每减小1个数量级,将压缩对手雷达约一半的探测距离
相对于F-22和J-20等正牌“五代机”而言,F-35在空战性能上并不突出。但是相对于任何所谓的“四代半”和“四代+”战机而言都将拥有一面倒的作战优势。这种优势不在于先进的航电,也不在于所谓体系完整,更不在实战经验的丰富与否,这都能通过相应改进来弥补。F-35的真正优势在于机体结构本身的先进性。
假设在同等的支援体系和单机感知能力(雷达和红外探测能力)下,F-35仅依靠正面隐身能力的优势就可以领先对手至少1倍的发现和锁定距离,从容进行机动占位并发射导弹。对手在面对来袭导弹只能做两件事:用生命做赌注盲目向来袭方向突进,但愿能在被击中前拉近距离发现F-35,或者进行防御机动,抛弃所有外挂弹药逃出AIM120的杀伤范围。
以上假设仅仅是理想状态,同期能拥有和美军一样强力的战场支援体系的空中力量在世界上根本找不到,而各国现役主力战机的航电水平也无法与美军相提并论。唯一有希望能在这场比试中占上风的是尚未正式服役的J-20。
若以中国大陆近海为背景,双方均拥有预警机和地面远程警戒雷达以破除隐身战机的隐形屏障,引导自家战机拦截对方。但是引导精度并不足以在远距离上支撑导弹攻击。需要战机用自身的传感器进行进一步标定。而J-20对F-35拥有更好的飞行性能和隐身能力,从而领先F-35发射导弹。这样面临赌命还是逃命选择的一方就变成了F-35。
F-35利用地球曲率进行对舰攻击
若离开了J-20的保护伞来到太平洋上,F-35又重新获得优势。单独依靠盾舰是无法抵挡F-35的。无论是美国的阿利伯克还是中国的052D,都将面临地球曲率的限制。以超低空飞行的F-35可以在地平线以下紧急跃升发射完反舰导弹之后又回到地平线以下。纵使盾舰雷达看的再远,也无法发现处于视野盲区的战机,只能把弹药消耗在对抗一波又一波的反舰导弹上,最终被耗死。
面对F-35这样的战术,地/海面单位必须依靠预警机进行补盲。作战方式则类似美军标准-6防空导弹的设计思路:在预警机的导引下射往地平线下的目标区,然后依靠导弹自身的锁定并攻击目标。失去预警机的支持则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第一岛链距离中国东南沿海机场400~800公里不等,对于战术飞机而言是个不利的作战距离
盾舰无法依靠,舰载机也被单方面压制,F-35在美日联合作战体系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想突破第二岛链的中国舰队而言,在远离本土的情况下,陆基航空兵开始鞭长莫及而难以提供全天候支援。驻扎本土的日本F-35则完全处于主场作战的优势环境之中。
在可预见的未来10年内,无论是舰载隐身战机还是舰载预警机都难以出现在中国的航母上:既没有试飞中的技术验证机(J-20是空军项目,改舰载版还遥遥无期,FC-31则是非军方的外贸项目),也没有弹射器的安装和地面适应训练痕迹。因此中国海军依旧需要在陆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才能保证安全。无论是辽宁号还是现在大连建造中的国产航母,都将被F-35压制在东海内而不能前出太平洋。
期望中国能早日拥有战力完整的重型航母编队,实现蓝水海军之路。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