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试训基地某搜索测绘中队,自组建以来先后参与完成多种新型号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试验与定型任务,搜索各型导弹、靶标残骸几千余件......茫茫戈壁人迹罕至,搜索残骸险象环生。他们多次穿越“无人区”,足迹踏遍戈壁,经历生死的考验。
连绵起伏的大青山前,一望无际的沙砾在无尽延续,因为是离后山最近也在营区的最后一排,故被称呼为“后八栋”。这处于戈壁深处的营房里,驻扎着空军某基地残骸搜索分队。在一次次完成任务的征程中,他们是中国防空导弹武器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走近他们,似乎找到了一代代“神箭人”扎根戈壁、秣兵砺箭的力量源泉。
不遗余力
那年隆冬,戈壁滩的气温骤降近零下30摄氏度。迎着一场大雪,某型复杂电磁环境导弹检验任务按着计划进行。
导弹发射出筒后,搜索测绘中队的官兵开着连挡风玻璃都没有的全地形搜索车,朝着导弹的理论落点追去。
风沙中伴着漫天飘舞的雪花,打在脸上生生得疼,总工魏晓飞带着搜索中队的官兵,走了几公里后,因为地形复杂车辆无法行进,他们只好徒步前行。眼睛眉毛结了一层厚厚的霜,戴着手套的手指头冻得没有了知觉,身上的迷彩服也冻得如同冰硬的盔甲,风吹得耳朵嗡嗡嗡直响,脚底下厚厚的积雪咯吱咯吱,在“高矮胖瘦”不尽相同的沙丘里迎着雪花找到天黑,却一无所获。
一连4天,他们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凌晨出发,夜里归来,浑身上下、衣服兜里都已经塞满沙子。水管故障停水,没法洗漱只好扯下床单,把垫子铺在地上倒头入眠,早上起来就急匆匆赶路。
上级通知,残骸必须尽快找到。又一个大家还在睡梦中的凌晨,他们又带着设备、仪器出发了。
进入沙漠前每人兜里都带一瓶水,走着走着水都成了冰,怎么也倒不出来,只好把水瓶装进胸口前的衣服里用体温慢慢暖热,等水化开了渴的实在不行喝上一口,那一刻嗓子里感觉就像着了的火苗,直往上冒烟。
这种刺骨异常的寒冷,没有冻却官兵们那颗急切要找到残骸的心,他们地毯式徒步行走了近30公里,翻越了九十座沙丘,百十多个沙梁......这样找依然一直没有结果?是不是理论落点给的数据跟丢了?队长高军丽心里泛起了嘀咕,说着带领大家沿导弹理论航向继续向前。
一公里、两公里......踩在积雪下的沙子上,脚底下一走一滑,几步打个趔趄。实在太累了,就找个有梭梭草挡风的沙丘旁,倒出鞋里的沙子躺一会儿,起来继续寻找。上士张余全和陈昭是同年兵,他俩相互靠在一起驱逐着寒冷,这样才感觉一点温暖。
顺着山梁,一会儿直上一会近乎90度的直下,大家凭着经验提着胆下去,仔细分析这地形后,认为残骸就应该在附近的山坳里。
第4天清晨,他们终于找到了落入白雪覆盖的干枯的草滩中的躺着的残骸,谁都不敢赤手去碰,因为野外温度太低,手一摸残骸的金属面,皮肤就会被粘掉一层。大家忍住兴奋,戴上手套后,在确定它就是大家找寻的已久的“宝贝”,那一刻大家激动得像中了彩票跳跃起来!
临危不惧
导弹从诞生那天起注定就是危险品,导弹残骸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以往,搜索官兵分辨残骸的战斗部是否失效,都是凭借肉眼观察,如果确定战斗部已经爆炸,可以安全装车。假若一旦发现弹筒是完整的,他们就会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专家赶到现场进行拆除或者爆破。但是有过特殊的经历后,搜索测绘中队官兵陈旧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那年冬季,某型导弹批抽检试验任务顺利展开,导弹落入到了皑皑白雪覆盖的戈壁中。室外的气温仍然是哈气成霜,滴水成冰。
搜索测绘中队的官兵发现导弹的战斗部没有引爆。此时,被大家称为“搜索专家”二级军士长的赵国军果断做出反应,依靠十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小心翼翼地开始查找起爆销。
将近2个小时,腿脚早已冻得麻木了,终于找到了起爆销,顺利化解了这场危机,圆满完成了这次搜索任务。
夏天,戈壁烈日毒辣,太阳像个大火球般炙烤着戈壁大漠,滚滚热浪笼罩着这里的一切。某型地空导弹在靶场进行鉴定试验,导弹的战斗部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没有引爆,而且雷达也没有检测到跟踪数据。根据经验推算,导弹的落点是一片地理条件非常复杂的戈壁沼泽地,水位非常低,且暗藏泥潭。
搜索中队的官兵们先是闯进骆驼刺密布的沼泽地,从中穿越时,车子陷入了沼泽,大家找来梭梭草、灌木垫在车轮底下,将车子从松软的沼泽里推出来。
还要经过40余公里的戈壁滩,因为路况复杂车子无法进入,只好徒步,戈壁滩的石子在迷彩胶鞋下,像一块块烙铁,脚步是无法停下来,只要一停就烫得无法站稳。
过沼泽,他们终于找到了导弹残骸。通知专家到场后,官兵们凭借多次成功爆破的丰富经验,一起认真讨论最佳爆破方案,起爆销已经严重变形,必须连夜将残骸处理,否则会有安全隐患。
官兵们在工业部门技术人员赶来之前,连夜在残骸周围挖出一个长20米,宽20米的隔离坑,夜里几个人蜷缩在车里继续滞留在残骸附近,等待天亮后工业部门技术处理之后,将残骸拉回。按照要求最终顺利完成拆除任务,为导弹后续的科研部门分析故障提供了有效依据。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