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国民党名将之子将参加93阅兵 吐露特殊要求(组图)

www.sinoca.com 2015-07-23  澎湃新闻


  “我的一个心愿是合肥市可以将柳荫塘路更名为蔡炳炎路,以示对英烈的褒扬和纪念。”日前,安徽籍抗日英烈蔡炳炎将军之子蔡浙生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蔡炳炎,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殉国于淞沪战场。

  原文配图:蔡炳炎(右一)与家人合影。

  “我的一个心愿是合肥市可以将柳荫塘路更名为蔡炳炎路,以示对英烈的褒扬和纪念。”

  日前,安徽籍抗日英烈蔡炳炎将军之子蔡浙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如是表示。

  蔡浙生出生于1936年,虽已年届八旬但精神矍铄,现居安徽合肥。他曾先后在原安庆地委文工队、怀宁县文化馆、合肥钢铁公司等单位工作,并担任过安徽省和合肥市两级政协委员,以及合肥市政协副秘书长等职务。

  其父蔡炳炎,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殉国于淞沪战场。在民政部2014年9月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蔡炳炎位列其中。

  即将到来的9月3日,蔡浙生将前往北京参加抗日战争胜利日阅兵仪式(以下简称“9·3阅兵”)。

  资料图: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颁发给蔡浙生兄弟的捐赠证书。

  他也是目前安徽全省范围内唯一一位以抗战英烈后人身份受到民政部邀请的人士。

  在蔡浙生看来,民政部之所以邀请他参加“9·3阅兵”,首要原因是父亲蔡炳炎属于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列;其次是他的身体状况较好,适宜参加;再者,其本人声望也较佳,在社会上没什么不好的传言和负面评价。

  事实上,官方此前并未明确公布抗战英烈后人的邀请标准。负责联系和对接蔡浙生参加阅兵仪式的合肥市庐阳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孙龙,对蔡的这一看法表示认同。

  投笔从戎,入黄埔一期

  如果不是因为战争,蔡炳炎或许会成为一位优秀的教书先生。

  蔡炳炎原名蔡丙炎,因五行缺火改名炳炎,1902年生于合肥东郊淝水之滨一个普通的农耕家庭,祖居原合肥近郊城东乡胡浅村。

  据《安徽文史资料全书》(以下简称“《全书》”)所载,蔡炳炎少怀壮志,勤奋求进。7岁在本乡启蒙读私塾,曾在邻村巫岗随巫桂清先生读书,数年间读完了四书五经。15岁左右,赴三河镇从孙举之先生就读。

  一日,蔡炳炎偶见孙先生案头置有梁启超《饮冰室文集》,遂倾心拜读,不数日读完,思潮澎湃。孙先生见蔡炳炎年轻好学,又有一定的文学基础,颇爱之,悉心传教。蔡炳炎深造三载,学业精进。

  17岁时,因淝水干涸,禾苗枯萎菜谷无收,蔡炳炎无力继读,遂弃学在家中设馆,收村童若干,自己充当塾师,不久又到三河镇设馆。

  据《全书》记载,蔡炳炎教书时年轻持重,常着浅蓝色大褂,形貌清秀,风度潇洒,执教有方,以礼待人,见有不平之事,爱出面干预,深受学生爱戴和父老乡亲推崇。

  彼时的蔡炳炎,虽已立业成家,僻囿于乡里,但身处洪洪革命大潮之中,早已心怀天下。

  1924年,伴随着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来,蔡炳炎跃动的心绪再难平复,即托其舅父、老同盟会会员邓子云介绍前往应试。

  邓子云,合肥东郊大兴乡人,距蔡家仅隔数里,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多年,常以书信教诲蔡炳炎“树立革命理想”,要“拯民救国”,走投笔从戎之路。

  蔡炳炎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入编第一期第二队,在“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豪迈校歌中踏上了革命征程。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日关系再次跌入冰点 东海或将成新火药桶(组图)
下一篇:外媒:菲状告中国成最大输家 对华冲突美难伸手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