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看了上甘岭沙盘,彻底颠覆了小编对战役的理解。五圣山半山腰两个小山头,也不是五圣山的绝对制高点,表面只能摆开一个连,在双方重火力下无遮无拦,双方两个月填进去十万人,伤亡了2,3万,上去,就是选择死。软弱的李承晚军很荣幸,也跟着刷了一把人类现代战争史上意志最高之战。而黄继光的牺牲过程,也绝不是我们记忆中那最后那楞楞的一扑,他牺牲前经历了什么样的战斗?消灭了多少敌人?这都是我们在他牺牲后,有责任让所有国人知道的事实。下面我们发布一篇来稿:还原黄继光。
一、拼合碎片
必须承认的是,当年在向人民群众介绍这些英雄的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要准备着留下足够的一手资料以供后人拿着放大镜把英雄从里到外翻个遍,所以当我们现在想弄清楚几十年前的那个瞬间发生了什么,几乎不可能找到哪份材料能够直接说明所有问题。因此,我们只能从不同的方面去搜集关于那个时刻的表述,然后将这些碎片拼合起来。不过这样也好,给我们提供了相互印证的机会。因为本人不是战史专家,也没有渠道拿到我军的内部资料,只能通过公开出版的读物以及网络信息努力还原1952年10月19日凌晨的那几十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1.战场
要了解黄继光的事迹,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战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查到,黄继光堵枪眼的事迹发生在1952年10月19日凌晨,当时的情况是志愿军部队对被美军占领的597.9高地实施战术反击,黄继光所在的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当时他是营部通信员)担负着沿597.9高地西北侧山腿向 597.9高地主峰攻击的任务。关于这条山腿的具体地形,感谢谷歌和军迷们——已经有人通过谷歌地图很直观地展示给了我们(见图1:山腿地形)。
图1:山腿地形
图2:上甘岭地区地形和阵地编号示意图
为了便于在指挥战斗时描述,志愿军将这条山腿由西北到东南(同时也是由山脚向主峰)划分为6号、5号、4号和0号4个阵地,其中0号阵地位于主峰的西北侧。在《血战上甘岭》(董德先著,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0月)一书中提供的《上甘岭地区地形和阵地编号示意图》(图2)上我们能够看到这4个阵地与等高线的关系(这张图上的阵地位置显示图1照片中把0号阵地的位置标得太靠西北了),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各阵地特别是4号和0号阵地的关系,这是后来黄继光和他的战友吴三羊、肖登良浴血的地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份示意图注明了比例尺,使我们可以量出4号距0号阵地大约是150米左右的距离。当然,由于阵地是一个有面积的范围,不是一个精确的点,所以这个150米不具有精确意义,但作参考足够了。
按照目睹黄继光牺牲的2营6连连长万福来(黄继光就是在他的指挥下实施爆破的)的描述,当时他们占领了4号阵地,当面的敌情是:50米外0号阵地的前沿有2 个并列的火力点,这2个火点之后数米是1个囤兵的大弹坑,再向后延伸30米则是1个大地堡(黄继光就牺牲在这里),而2个火力点和大地堡之间则是一个鞍部(见《黄继光献身的一刻》,收录于《志愿军一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不过要说明的是,这是再版,最早的《志愿军一日》是50年代出版的,本文和当年那一版的内容没有差别)。根据这张示意图再结合万福来连长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图1所标示的0号阵地,实际应该是0号阵地的前沿,也就是那2个并列的火力点的位置,而那个大地堡的位置则应该是在编号10左侧那个山腿凸起的位置——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明显大于30米,这个不奇怪,因为万福来趴在4号阵地的战壕里看0号阵地时是凌晨3点钟左右的黑暗中,看东西是靠明明暗暗的照明弹,加上火力点和地堡间又有一个鞍部,误近是很正常的。
由此我们会发现,很多关于黄继光事迹的读物或是出于无知或是为突出重点而进行了省略,对0号阵地前沿的2个并列火力点闭口不提,从而造成黄继光和他的战友只是去炸那一个大地堡的印象。事实上,他们的战斗要复杂得多。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