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191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生中两受军衔,1955年授予中将,1988年授予上将。历任红军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师参谋长,华中野战军第九纵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解放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国防大学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战争年代曾6次负伤,新四军时期在彭雪枫的领导下战斗和生活,从统战战场到抗日战场,张震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被部队指战员誉为“能参善谋”的好领导。
张海阳,1995年晋升少将军衔,2003年晋升中将军衔,2009年晋升上将军衔。张震、张海阳是解放军历史上首对“上将父子”。
刘建德出生于安徽宿县一个贫农家庭,从小身体赢弱,但聪慧伶俐。只读了2年私塾,就因家贫而辍学,只能在家砍柴、干力气活。16岁那年(1939年),刘建德与5个青年农民一起投奔了新四军。离休前是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战功卓著。
刘建德加入新四军第4支队,不久当了班长,又加入了共产党,并担任排的党小组长。淮海战役时,他任187团3营教导员,营长是华东一级人民英雄鲁锐,和他一起参军的5个同乡都先后牺牲了,只有他从死亡线上挺了过来。
刘建德的部队——新四军第4支队是一支劲旅,原为鄂豫皖红28军,皖南事变后编人新四军第2师,师长是罗炳辉。解放战争时,这支劲旅又编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后改名第三野战军)第二纵队,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委,经历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血战。1949年2月改编为第7兵团第21 军,军长滕海清,政委康志强。4月,全军参加渡江战役,解放杭州后,进军温州、宁波、奉化、象山等地。后来在温州湾战役、舟山战役中以及浙东、浙南和闽北地区的海防任务中建功立业。
陈坊仁(1916—1967),江西省兴国县永丰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六军副军长、六十八军军长。回国后历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3年5月至7月,陈坊仁率领六十八军参加朝鲜战场上的夏季反击战役。经三次反击作战,完成了进攻作战任务,有利地配合了停战谈判。7月 14日,六十八军六0九团穿插营和六0七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一个侦察班,机智勇敢地向敌纵深穿插,直捣伪首都师第一团(即“白虎团”)团部,勇猛战斗20多分钟,一举全歼“白虎团”团部、美军五五五炮兵营大部和火箭炮连,击毙敌团长,缴获“白虎团”团旗。此次战斗被改编成电影《打击侵略者》和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在全国广为传颂。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六十八军与敌作战1000余次,歼敌74844名(其中美军10416名、伪军64392名、希腊军36名),击毁击伤敌坦克152辆,击落击伤敌机696架,并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涌现出三等功臣团1个、一等功臣营2个、二等功臣营6个、特等功臣连 2个、一等功臣连13个、特等功臣班2个;人民功臣24018名(其中志愿军授予英雄称号15名、特等功臣13名、一等功臣178名),陈坊仁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两枚。
刘培善,1912年9月4日生于湖南茶陵枧田乡石屏村。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茶陵县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江西安福县独立营政治委员,湘赣红3师第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湘赣边界坚持斗争。先后任中共湘赣省委挺进队政治委员、湘赣军区第1支队政治委员、独立团政治委员,中共湘赣省委常委、湘赣游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参与领导坚持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政治委员,随部挺进敌后,参加开创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政治委员。参加黄桥战役后,任新四军第1师2旅政治委员。1943年10月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10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苏中、泰蒙、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福州、漳厦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第10兵团、福建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福建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