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曾杀光三省市狗换来苏-27战机”一说传得纷纷纭纭。有人穿越时空,心疼那些狗;有人不屑,“编个段子也够卖力的”;还有人调侃,“军功章有你一半的功劳,可怜的狗狗。我建议,所有原装的苏-27战机,在垂尾上都要画一只中华田园犬的形象。”
“狗皮大衣换战机”实属旧闻,这番再次挤占媒体资源,是因为军事专家杜文龙近日在接受云南卫视节目访谈时再次“揭开中俄当年苏-27战机交易内幕”。
视频截图
杜文龙在节目上是这样说的:
“当时引进苏-27的时候,俄罗斯那会儿也很困难。它只要三件东西:第一,手电筒;第二,暖水瓶;第三,狗皮大衣。一万件狗皮大衣,对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18条狗的狗皮,才能做1件狗皮大衣,所以当年冬天,我们是杀光了河南、山东(等)三省市的狗,才换来了苏-27。所以中国的狗,为中国空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作出了重大贡献。”
只要三件东西?中国购买第一批苏-27是24架,前后一共买了76架,虽然中国空军砍价功夫了得,每架飞机还是要3000多万美元。1万件狗皮大衣,每件用狗18条。我数学不好,这是什么狗?
原总装备部国际合作部马庆华局长今年年初在接受《舰船知识》专访时,曾谈到苏-27购买过程的内幕,与杜文龙的说辞有多处出入。
引进苏-27“侧卫”是中苏军技合作第一个重大项目。1990年6月,刘华清同志率军方高级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当时我方就向苏方提出希望能够引进体现空中战斗力的飞机,苏联政府同意向我们出售米格-29,但我方要求购买性能更好的苏-27。可苏-27是苏军现役装备,苏方不愿松口。经我国中央领导亲自交涉,苏共政治局决定同意开先例向中国出售苏-27。
马庆华介绍,关于购买苏-27的支付方式,也开辟了外汇加易货的先例。
自1950年代开始,中苏间都是易货贸易,就是双方先谈计划,比如中国要苏联的木材、钢铁、机床等,苏联要中国的苹果、猪肉等,价钱按照瑞士法郎定,双方记账,每年签一次,一直到1990年还是这样。1990年代中期后的中俄军技合作项目,逐步改为全部按美元现汇支付,就没有易货了。
苏-27项目,苏联人一开始就提出要美元现汇。可是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很少,我方希望还是按惯例,以易货方式支付。为此,中方做了许多工作。最终,中国国家领导人同意使用现汇支付小部分货款,余下的大部分仍采用商品实物进行易货支付。
1990年,共青城为中国空军生产的苏-27
1991年2月,马庆华和总参装备部军援军贸局陈洪生局长与苏方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同。总参谋部为此设了某专项办公室,马庆华任主任,该专项办公室负责苏-27合同的执行,包括对苏支付现汇,以及从全国挑选苏方需要的易货商品运往苏联。
马庆华经手谈判的第一个民品易货合同,主要是三件东西:毛毯、暖水瓶、裘皮大衣。
马庆华回忆道,北京南口的厂家生产暖水瓶,毛毯好像是天津的厂家生产的,“裘皮大衣实际上就是狗皮大衣,但苏联人不让说狗皮。”
后来,他们去安徽看生产过程,才知道一件长大衣要17条狗皮——杜大校说的是多少来着?——而且必须是立冬下雪以后的狗皮才可以做大衣,当时收购价5元钱一条。第一次俄方要一千件,后来要一万件。为此,河南、安徽、山东等地,一度闹“狗荒”了。
杜文龙大校口中的“只要三件东西”,实则只是这第一个民品易货合同的内容。这个合同抵飞机价款100多万美元。国内采购民品的价格是用人民币结算的,然后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美元抵扣苏-27的价格。
后来的易货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民用商品,各类衣服、鞋子、罐头等。据称,因为是国家项目,所以许多省市的主要领导都直接找到专项办公室,要求参与供货。当时,这项工作促进了国内许多工厂的生产,救活了一些企业。实际上,苏-27的民品易货工作由保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对外支付现汇和结算由马庆华的部门负责,工作量之巨大可想而知。
那还仅仅是民品易货。军工部门的易货工作由原国防科工委组织,各个军贸公司分别负责。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