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次空袭行动使得日本全国骚动,惊慌惊恐万分,甚至被称为日本有史以来外国飞机进入其本土空间的奇迹,而不流血的人道远征也在国际间引起巨大反响。美国《华盛顿邮报》、苏联《莫斯科新闻》等,纷纷发表文章大赞中国空军,飞临日本散发传单的壮举,日本政府可谓颜面扫地。
中国飞行员远征日本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10月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主持人):1937年12月,南京陷落,中国空军随着战争的失利,战机也损失了大半。残损和不能参加战斗的飞机,被迫调离第一线,转到了大后方。尽管此时的中国空军已经是举步维艰,但是国民政府当局还是拟定了一个空袭日本的计划,飞越东海,远征日本本土,散发传单,实施宣传示威性的人道主义空袭,以此来警告日本当局,他们的三岛神州并不是不可袭击的安乐窝。希望他们结束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这就是世界航空作战史上绝无仅有的纸片轰炸。
解说:1938年5月8日,蒋介石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空军飞倭示威之宣传,须早实施,使倭人民之所警惕,盖倭人夜郎自大,自以为三岛神州断不被人侵入。此等迷蒙,吾必使之觉醒也。实际上,早在抗战初期,蒋介石就在意大利著名军事理论家朱利奥·杜黑制空权理论和国民政府聘请的外籍军事顾问的影响下,有了轰炸日本本土的想法。
1936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制定1937年度的《国防作战计划》时,就明确提出了轰炸日本本土,争夺制空权。
王晓华(历史学者):当时呢就是1937年元月份那时候,我估计蒋介石呢对空军的情况确实也不是很了解,另外自己的飞机能飞不能飞,有几个能飞到日本他根本也不太了解,所以他只是他作为一个参谋人员的一种想象,他有这么一个计划,但是你有这个计划,你想轰炸日本,和你能不能飞到日本,这是两回事。
解说:的确,完成这个计划,最需要的就是有能够从中国大陆飞抵日本本土的远程轰炸机。当时中国空军的远程轰炸机属第8大队,管辖着第十、十九、三十中队,拥有意大利萨伏亚轰炸机、美国道格拉斯、德国亨克尔和美国马丁139WC重型轰炸机等,各种轻重轰炸机25架,但是经过抗战初期三个月的血战中国空军损失惨重。大部分指挥、保障体制处于混乱当中。前线更需要争夺制空权,和对敌战术轰炸支援。这样,远征日本的作战计划便因缺乏必要的飞机,而暂时搁置下来。
1937年9月,蒋介石派军事代表团赴莫斯科洽谈军事援华问题,并密谈购买武器的事情,他特别指示代表团一定要争取购买远程重型轰炸机和500公斤以上的大个儿炸弹,并明确要代表团告诉苏方,购买飞机是准备去轰炸日本本土的。甚至早在8月20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前一日,时任中国驻苏大使蒋廷黻便接到蒋介石密电,沈德燮处长已到莫,请兄介绍其与俄政府洽商飞机交涉,现最需要者为驱逐机200架,和双发重轰炸机100架。
唐学峰(《中国空军抗战史》作者):在这个谈判的过程中啊,那个中方啊就非常希望就是苏联能够提供的远程轰炸机,而且明确这种远程轰炸机的作用,就是要轰炸日本。但当时可能苏联处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呀,没有提供中国所需的这种远程轰炸机。
解说:正当大家为轰炸机的事一筹莫展的时候,美、英、法、荷等国的多名志愿飞行员来到中国参战,并以他们为核心,于1937月10月,在汉口组成了外援队。1938年年初,由于原来中国空军第2大队第14中队飞机损失殆尽,便将其改为了直属空军司令部的国际第14中队,由宋美龄的美国顾问陈纳德直接指挥。新购得的马丁139WC轰炸机伏尔悌V11轻型轰炸机,和刚从前线淘汰的诺斯罗普2EC轻型轰炸机,都属于该中队管辖。此时的中国,抗战局面越来越艰难,国内外有不少人认为,抗战已无胜利的希望,主张放弃抵抗向日本投降。为挽回颓势,蒋介石觉得需要有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来鼓舞民众的抗日士气,同时也让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还在抵抗。于是,远征日本的计划,再次被提上日程。而在中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中,只有马丁139WC堪当此重任。
张维(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那个飞机呢在美军的序号中叫马丁B10B,实际呢在出口我军的型号呢叫马丁139WC型,C就是china,这个飞机呢其实当时呢我们叫重型轰炸机,其实呢现在看也就次一个中型轰炸机,不是太大,续航能力呢也不是很强。
唐学峰:中国当时在1935年呢,定制了9架飞机,在1937年的2月份,有6架飞机运到了中国,然后另外3架是在8月份才到的中国。
解说:马丁139WC是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最先进的飞机,与美军装备的不同之处,只是发动机排气管位,稍有改动。
1938年3月,遵照蒋介石的指令,中国空军重新制定了《空军对敌国内地袭击计划》,准备以宁波、诸暨两机场,为出发基地,该计划决定空袭时间在1938年5中旬,目标是九州的长崎,佐世保军港和八幡等城市。
高晓星(历史学者):佐世保军港当时是日本海军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啊,它有个镇守府就是在设立在这,它叫佐镇。八幡呢是钢铁厂啊,它是日本的那个就是主要的钢铁企业啊,那个,对那个军事工业来说的话,非常重要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