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倍受关注与争议的国产中型四代战斗机“鹘鹰”,在持续进行了多日的飞行测试之后,机身外表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鹘鹰”战机在两侧机翼的背面,出现了两道“人”字形线条。
歼31是采用了双发布局,两侧DSI进气道,倾斜式双垂尾,采用了波束控制理论设计飞机的外形,菱形机身,机身上、下部分分别向上和向下倾斜,从而折射侧面的照射电波,可以降低侧面雷达对于飞机的威胁。该机最值得称道的新技术是DSI进气道、波束控制理论设计飞机的外形和全向矢量发动机尾喷口。原文配图:“鹘鹰”战机在两侧机翼的背面,出现了两道“人”字形线条。
近日,倍受关注与争议的国产中型四代战斗机“鹘鹰”,在持续进行了多日的飞行测试之后,机身外表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鹘鹰”战机在两侧机翼的背面,出现了两道“人”字形线条。
据航空专业人士介绍,机翼上铺设的“黄色”线条,为一种飞行测试用的感应装置,有可能是某种感应贴片组合而成,用于测试机翼在飞行中的相关参数。就感应片的位置来说,与边条涡流在机翼上的扫过路径基本相符,推测“鹘鹰”正在做一些大迎角的测试。而作为一款已经首飞近2年、且已进行过大量飞行测试的“鹘鹰”而言,普通的飞行测试显然已经不再需要,因此有分析认为“鹘鹰”有可能已经在为相关改进型号做先期测试工作。
在国产第一款隐形战斗机歼-20的发展过程之中,相比较2001和2002号验证机,2011号原型机在外观上进行了主翼、垂直尾翼切尖等改进性处理,对于在隐形战斗机研发与制造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歼-20战斗机研发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成果和进步,有可能会用在对“鹘鹰”战机的后续发展之中,因此有推测指出,“鹘鹰”的改进型号在边条、主翼、垂直尾翼的改进上可能与歼-20类似。
歼31也有美中不足,首先是飞行座舱罩,仍旧是歼-11等沿用的两段结合式,这就不如歼-20的一体式先进和有利于隐身。但据信,该机可能装备了新型发动机,特别是其新颖的全向矢量喷口,使得其具备了高机动能力和适用于航母甲板的短距起降能力等。原文配图:歼31试飞。
7月初,中航工业的《中国航空报》称“鹘鹰”战机为“新一代中型战斗机”,并称其在气动、隐身、结构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9月中旬,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运20等多个备受国内外瞩目的重量级飞机将参展的消息后,早期定位于“着眼于外贸为主,兼顾国内需求”的“鹘鹰”战机是否会参加珠海航展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受关注的话题;而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多个中国航空装备的传统买家对“鹘鹰”战机表达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有某国希望以和中国联合研制某轻型战机的成功为样板,参与到“鹘鹰”的研发工作中来。
根据上述资料推测,去年以“中国先进战斗机概念模型”方式展出的“鹘鹰”战机,极有可能以实机的方式参加珠海航展并进行飞行表演。
作为中国第一款隐形战斗机,歼-20堪称中国战斗机工业的里程碑,其在中国航空工业乃至国防工业的发展史中拥有无人可撼动的地位。但作为中国隐形战机的“先驱者”,歼-20采取了略显激进的、重视超音速性能的设计,在解决了中国隐形战斗机的有无之后,势必会在后续发展中进行重大改进。而在此期间,具备良好隐身能力及一定多用途性能的“鹘鹰”中型战斗机可以作为数量上的有效补充,使中国航空兵能尽快掌握四代机条件下的作战模式。
中国第五代中型战斗机机身设计与F-22颇多相似之处,属于典型的常规布局中型战斗机,主要设计方向是针对超音速机动性方向,主翼较薄,后掠角在40度左右,是比较适合高速机动的后掠角。但是其长细比相对于F-22较小,可能会是影响其高速性能的难点,可能基于此而采用了较小的翼面积和展弦比,以较高的翼载荷换取较小的超音速阻力,当然会牺牲一些盘旋能力和航程特性。原文配图:歼31试飞。
歼-31与F-35相比显得更纤薄,目的就是减少阻力。歼-31的翼展比F-35大,机身比F-35长、薄,截面积比F-35A小,飞行性能和机动性会有优势,据简氏防务周刊引用中航工业消息,称歼31凭借内燃油可保证该机作战半径可达1250千米,已超F-35。原文配图:歼31试飞机背出现神秘线条。
原文配图:歼31正在试飞。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