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情景,洞里的其他伤员急得连连叹息,王清珍更是心急如焚、身如刀割,一时想不出任何法子。不知哪位伤员满怀歉意地说:"要是我们哪个能够动一动就好了,用口吸也不能看着曹排长被尿活活地憋死!"
"用口吸"王清珍顿时心里一亮,可马上又迟疑了,自己毕竟还只是个17岁的少女啊!怎能……尽管在血与火的洗礼之中,王清珍已经做出了和平环境里的同龄人不能做出的牺牲,可是,对一个年轻的女卫生员来说,用口替异性排尿却是从来没有做过也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既便是在时时都有死亡发生的战火硝烟中,也不可能把一个17岁少女灵魂深处的羞涩之感完全地洗去,她怎能不迟疑?怎能不犹豫?
然而看到曹排长被胀痛折磨得变形的脸庞,王清珍又怎能看着死神把自己的战友从身边拉走,迟疑仅在一刹那间,她不顾一切地俯下身,含着导尿管,使劲一吸,一口、二口……尿液终于流进了罐头盒里。
人生经历中永不磨灭的一幕,她亲手整理黄继光的遗体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攻打上甘岭的主力部队是我军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10来个人了。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
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当时,敌我处于激烈的争夺阶段,双方进行着拉锯战,即使我方恢复了一些表面阵地,若在20分钟内筑不好工事敌人还会反扑过来。在这样的战斗态势下,运送前方烈士遗体十分困难,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瞅住战斗中间的间歇机会,收容所的3个女卫生员王清珍、官义芝、何成君和不知名的男战士,一起把黄继光的遗体抬到收容所的坑道旁边的几颗小松树林子里来。
黄继光烈士遗体看上去像是从冷库里搬出来似的,两手仍高举着,保持趴在地堡上姿势;左肩挎着挎包,右肩挎着弹孔斑斑的水壶和手电筒;胸腔已被子弹打烂,弹孔似蜂窝般,肉被带了出来,形成一个很大的血洞;由于血干的时间过长,加上天气寒冷,血衣紧紧粘在身上无法脱掉。于是,卫生员们先将烈士脸上的血迹洗干净,再用温水把血衣浸软,使衣服离开皮肤,王清珍再用剪刀一块块剪下来。一位战地军事记者听说是黄继光的遗体,便让卫生员王清珍、官义芝、何成君、张向珍把遗体扶起来拍照。后来,这位记者在上甘岭战役中也牺牲了。
在给黄继光遗体穿新军服时,他那高高举起的双臂僵硬得怎么整也整不下来,怎么办?4个女卫生员和3个男同志一合计,便用铁丝吊着四五个小汽油桶烧水,用烫热的毛巾敷到第3天,整个遗体都软和了,四肢也能扭动了,他们才给黄继光穿上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然后安葬好烈士的遗体。
那些天,王清珍和战友们一样都被黄继光的英雄精神所深深鼓舞,她决心做一个英雄那样的人!坑道的生活异常艰难,不仅缺水缺药,而且空气混浊。为了给伤员们解闷,王清珍唱起了陕北民歌?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一曲唱完了,伤员们把头伸过来:"好妹妹,再唱一曲吧!"王清珍大大方方地说声"好咧",又唱起了"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甜甜的歌声载着伤员们的心飞向朝思暮想的祖国。
王清珍的出色表现,受到志愿军官兵的广泛赞扬。她荣立了二等功,被授予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在国旗前照了像。1958年,王清珍出席了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握着她的手说:"听说你就是《上甘岭》中的王兰,好哇!在战场上是英雄,回到地方当劳模。这正是我们党需要的接班人。"
1958年,当王清珍第一次在北京老家看到电影《上甘岭》时,深深地被王兰感动了,仿佛又回到了狼烟四起的朝鲜战场。她下决心要找到扮演王兰的刘玉茹。然而她并不知道,刘玉茹此时也在为寻找她而费尽周折。两年前,刚从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毕业的刘玉茹在拍《上甘岭》时,就为王清珍的事迹流过眼泪,她也一直在寻找着这位赋予她创作激情的英雄。然而好事多磨,几十年过去了,两人却始终不能如愿。
1996年6月的一天,王清珍家里的电话响了。刘玉茹终于在地方电视台的帮助下,拨通了王清珍的电话。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第一次听到了对方的声音,追昔抚今,不禁老泪纵横。是王兰这个名字,把两颗素不相识的心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也正是这个名字,让无数在朝鲜战场上默默奉献的女卫生员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代代相传。
1982,王清珍在15军卫生处副处长的岗位上退休。得知志愿军特等功臣赵毛臣的老伴中风后卧床不起,王清珍上门精心治疗近2个月,终于妙手回春,使其生活起居都能自理;军需处一位老干部患脑梗塞,话不能说,饭不能咽,经王清珍1个多月治疗,病情得到根本好转。多年来,她经常为地方特困病号、残疾患儿出门义诊,主动将一个老志愿军战士的情和爱送进了许多家庭。
1992年以来,她同另外2名上甘岭英雄,深入到孝感的学校、工厂、农村,作了百余场报告,听众达数十万人。她还被孝感市区内的10余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用亲身经历教育新一代,什么是“上甘岭"精神。
王清珍对记者说:"上甘岭,无比残酷的大搏斗,造就了无比顽强的风流人物,不仅涌现了许多像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胡修道、牛保才、陈治国这样顶天立地的战斗英雄,而且也出现了许多默默奉献,同样惊天动地的模范医务工作者。在这些医务人员中,有男同志有女同志,有原来搞医务工作的同志,也有过去没有搞过医务工作而投入战场救护的同志。她(他)们在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有的同志冒着猛烈的炮火,从战场抢救下来一个又一个负伤的战友;有的同志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坑道里一人护理几十个伤员;有的同志为了解决伤员的干渴,下山抢水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王兰"的形象,不是创作者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真实生活中提炼、升华出来的,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又艺术地反映了生活。应该说,王兰的形象,是对所有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医务工作者的艺术概括。在抗美援朝战场,在上甘岭阵地,有许多同我一样的女卫生员,她们做得都很好,如吴炯、唐世敏、何成娟、高森、陈振安、吴世金、官义芝、陈德琳、夏柯琼等等,她们都是王兰的原型。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