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国会演讲时把朝鲜和中国东北、台湾等地说成是日本的生命线,甲午战争中他亲自担任第一军司令,率军入侵朝鲜。
其实,从道德层面上讲,日本军人也知道开第一炮有些“输理”。从行动上讲,日本人却很喜欢开第一炮。他们还有一个本事,即事后会说是对方先开的。丰岛海战就是吉野开的第一炮,可是日本方面事后公开出版的书籍和各种声明都说是济远开的第一炮,只有在没有出版的日记和内部文件里才承认是吉野开的第一炮。日本的这个习惯到今天也没有改。
两国的战略思想影响着海军的指导思想。
清政府没有海权思想,北洋舰队当然也就没有在海权思想指导下的战略理论及其战略战役指挥体系。中国海军把海洋看成防御的屏障,把海军看成是运输船队、运兵船的护航力量和陆地防守的一种辅助。所以,尽量避免和日军发生冲突。
北洋舰队是为了海防而建。所以大多是主炮口径较大,舷侧副炮较少的军舰,更适合做近岸防御。
日本把大海看成是通往中国大陆的桥梁,把争夺制海权作为掌握对中国作战的主动权,所以一直在主动寻求同北洋海军的战略决战的机会。
日本舰队是为了侵略而建。所以大多数军舰主炮较小,而舷侧副炮较多,而且大多数是速射炮,有利于舰队作战。
一方浑浑噩噩,一方处心积虑;一方坐而论道,一方开枪发炮。还没开战,就已经胜负可判了。
中国方面对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和对外“宽宏仁厚”相反,当时清廷内对海军将领多方指摘、斥责。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朝廷下旨撤了丁汝昌海军总司令的职,后又让他复职“戴罪立功”。现在看来,不啻于是自己干扰自己的部队。
在开战的第一个月内,丁汝昌就受到了至少12次的弹劾和严饬。弹劾是由在朝廷里那些“目不辨粟麦,亦成日深居高拱,声色盈前,进则专事奉应揣摩予夺,出则高车驷马宴饮相酬,置时局于不问不闻,夜郎自大”的言官们提出的。他们没提出一条克敌制胜的方法,只是大叫:“日本不过蕞尔跳梁小国,无足轻重,以堂堂中国奋练海军经今十余载,岂不足一战也。”
连当时清廷的一些官员对这些言官都非常厌恶,说他们“不审时,不度势,徒以纸上谈兵迷离徜徉,致贻误大局,此辈之肉岂足食乎!”把这些言官的肉炖了,我们都不想吃!
严饬是皇帝下的斥责。言官们的这些言论尽管可笑,却能影响最高领导的情绪。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声色车马的家伙们“弹劾严饬”。这叫将士们作如何想?史料说,“对丁汝昌等人来说,这些指责比日本人的炮弹对他们的危害更大”,我相信。
劣质煤让北洋将士饿着肚子鏖战。
9月17日大东沟海战前,日舰发现北洋舰队的时间是10点半,北洋舰队发现日舰队的时间是11点。半小时的视差,问题出在煤上。
当时的军舰都是蒸汽动力,烧煤要冒烟。在辽阔的大海上,人们最先看到的就是浓烈的黑烟。因为北洋舰队的烟更浓,所以先被发现。
北洋舰队的煤由唐山开平煤矿无偿向北洋舰队供应,按规定,都是上好的优质无烟煤“五槽”煤,这种煤可以提高航速,烟雾较少,不易被敌人发现。可是从丰岛海战之前开始,北洋舰队收到的不再是五槽煤,而是散碎的劣质八槽煤,燃烧力差,动力和航速都受到很大影响,对机器磨损也很严重,散出来的烟雾浓密,极易被对手发现。
丁汝昌为此写信给开平煤矿负责人张翼,严厉斥责,并将此事通报给了李鸿章。张翼则耍流氓地说,只有这种煤,你爱用不用!
这个张翼是醇亲王府的总管。他将五槽煤在市场高价出售,用劣质的八槽煤对付北洋舰队,从中牟取暴利。有史料说,醇亲王有分红,中央高官也有不少沾了手。丁汝昌和李鸿章,堂堂海军总司令、堂堂北洋大臣中堂大人,对一个“国有企业”的小贪官束手无策!
无可奈何,北洋舰队就是烧着连普通人家生火都嫌的烂煤,踏上了决战的战场。一支寄托着整个王朝希望、被亿万民众视为保护伞的舰队,就这样用着最差的燃料,去迎战装备精良的、用的是最优质的无烟煤的强敌。
别小看这半小时。11点30分,伊东祐亨命令各舰迅速做好战斗准备,同时下达了用餐的指令。劣质煤让日本人更早地发现了北洋舰队,也为他们赢得了吃饭的时间。北洋舰队因为晚发现对手,只能饿着肚子打了这场对中国历史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仗。
读史至此,直欲嚎啕大哭。
一发没爆炸的炮弹牵出体制的腐败,战争没有偶然。
丰岛海战中,日本吉野号被一枚济远舰150毫米口径火炮击中右舷,炮弹击毁舢板数只,穿透钢甲,击坏发电机,坠入机舱的防护钢板上,然后又转入机舱里。吉野是日本速度最快、机动能力最强、战斗力最强的军舰。如果这枚炮弹爆炸,吉野必沉无疑。真的这样,后来的大东沟海战结果还很难说。
可惜,炮弹没炸,吉野得以死里逃生。
没炸的原因是弹头里面未装炸药。当时在镇远舰上协助作战的美国人麦吉芬说,吉野号能逃脱,是因为所中炮弹只是固体弹头的穿甲弹。
为什么不用开花弹,而用穿甲弹?
因为没有开花弹。堂堂北洋舰队,为什么没有开花弹?
在战争前两年,北洋舰队的洋顾问已经提议,应该大量购进德国造的优质大开花炮弹。李鸿章三次签发了命令购买,却没买成。因为没有钱,因为钱被挪用“修园子”了。
战争没有偶然,一发没有爆炸的炮弹,能够牵出整个体制的腐败。
史料记载,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发射的炮弹有的弹药中“实有泥沙”,有的引信中“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据统计,在定远和镇远发射的 305毫米口径炮弹中,半数是固体弹头的穿甲弹,而不是爆破弹头的开花弹。就是这样的炮弹也不可思议地出现了不够用的状况,只打了5个小时的海战,定远和镇远的主炮炮弹全部用光。
为什么炮弹不够用?国家给舰队的钱都到那里去了?
1875年,清廷决定,400万两海防专款全部交北洋使用。史料载:“这400万是从东南几省的关税中抽取。而地方政府出钱时都极不情愿,皆需经李鸿章屡次催促才能筹集出大部分资金。而在此过程中,经官员手要吃掉部分回扣,贪污挪用部分款项,等到了李鸿章手里,基本上就只剩总额的一半了。剩下的钱拿出去采购时,经办人员又要吃掉一部分回扣,到底有多少钱真正用于海军,可想而知。”
读史至此,已经欲哭无泪!
历史真是一面镜子。从这镜子里,我们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120年前的那场中日两国国运相搏的战争,我们不是败得不合规律,不是败得不合常识,不是败得出人意料。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