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后人:6位后人投笔从戎
此后,邓家的后人多受先祖影响参加革命。邓世昌大儿子承袭父职供职于广东水师;小儿子邓浩乾曾供职于民国海军部。
“我们邓家是侵华日寇的世代死敌!”邓浩然回忆,1937年卢沟桥事变,广州的7位邓氏后人中就有6人投笔从戎。邓浩然的父亲邓权民、六伯邓渭民、七伯邓尧民、八叔邓光民和二姑邓婉红都考入黄埔军校,年纪最小的九叔邓燊民也自学日文,加入抗日谍报组。
1945年抗战胜利,邓浩然的父亲邓权民,作为第12集团军教导团的干部,在广西博罗参加日军一个联队的受降仪式。提起父亲的经历,邓浩然很是感慨:“曾叔公在日舰围攻下含恨黄海,50年过去,他的孙辈接受日军投降,也算是告慰先祖。”
奉献精神,绵延后世。“2013年5月,我父亲邓权民过世,他在十几年前就立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给中山医学院。”邓浩然坦言,先祖在战火硝烟中捐躯,现在是和平年代,邓氏后人能为医学研究尽份绵薄之力,也是用另一种方式报效国家。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决战。在激战中,为了保护旗舰“定远号”,“毁敌一舰以挫其锐”,邓世昌命令“致远”舰全速向日舰“吉野”号冲去,但“致远”舰被日军炮弹击中,发生爆炸,舰体下沉,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同时坠入茫茫深海。落水后,随从刘相忠手持浮水棒送给邓世昌,但邓世昌见“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壮烈殉国。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正好是邓世昌45岁生日。
哀旅顺
黄遵宪
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
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
下有洼池列钜舰,晴天雷轰夜电闪。
最高峰头纵远览,龙旗百丈迎风飐。
长城万里此为堑,鲸鹏相摩图一啖。
昂头侧睨何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
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
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
黄遵宪
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梅州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北。旅顺口沦陷。诗人满怀悲愤写下此诗。
本报特派记者山东威海刘公岛上
访丁汝昌第五代玄孙
让后人永远
记住这段历史
本报特派记者 邓艳红
7月18日,山东威海刘公岛,游人如织。
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一位老人端坐在门口。老人脸膛晒得黑红,满脸皱纹,穿着白色格子衣和深蓝色的裤子。
“买书吗?喂,买本书吧!”老人用很不流利的普通话,冲着一位游客喊道。在老人面前,有一张桌子,放着一盒红色的印泥、一大一小两块印章、20多本《甲午海战》。最前边还有两块摆台,其中镶嵌的是两个人的照片和家谱。
照片中的一个人就是桌边这位老人丁小龙,另一位是他的弟弟丁小明。家谱显示,丁小龙和丁小明为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第五代玄孙。
今年63岁的丁小龙,已经在刘公岛待了6年,帮助销售甲午海战的书籍。家谱介绍,丁汝昌的原配钱氏(1838~1872),为丁家坎村南二里钱家冈村人,5岁成为丁家童养媳,生下儿子丁代龄和丁代禧,丁小龙和丁小明便是丁代龄这一支。
在“文革”期间,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丁小龙、丁小明兄弟一家遭遇了变故。
从2008年开始,丁小龙兄弟两人来到刘公岛销售甲午战争书籍。能够弘扬先辈精神,这让他们非常自豪。
“有过这样一位祖先我感到很荣耀。”刚赶过来的丁小明说。他很低调,原本都不想接受采访。“我文化水平有限,也不愿到处打着祖先的旗号辱没先人。我卖书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