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更没有成熟的果子可摘——
新型步兵在摸索前行中初见雏形
2011年9月,正在塞北驻训的三连官兵得知一个喜讯——新装备到了。上士杨强带领的六班接到一项令战友羡慕不已的任务:提前返营,参与新型步兵突击战车的加改装试训论证。
一路上,六班战士乐得合不拢嘴。可见到朝思暮想的新装备,他们的心却凉了大半截——除了两台军用越野车,再无其他。
“车载火炮、重机枪呢?导航定位系统、新电台呢?无人机在哪?咋就两台空壳子……”杨强迫不及待地向机关人员发问。
“都到位了,还用得着你们试训论证?”冷冷的一句回答,令杨强半天没回过神来。
旅领导道出原委:装备还未定型,内外部结构怎样,车载信息化设备如何安装,火器配备种类数量等,都还没有确定,需要官兵与装备厂家一道试训论证后提出方案,总部验收后再定型。
面对两台“裸车”,以及一大沓拟配发装备的图片资料,杨强和战友们感到无从下手——靠上级?上级给出了转型方向,还在急切等待他们的试训报告;靠厂家?只有他们提出明确的需求,厂家才能进行加改装;靠外援?这种新型步兵突击战车全军都没列装,没有现成经验可循。
闻讯赶回的连队干部了解情况后,为承担试训任务的官兵打气:“转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更没有成熟的果子可摘。我们既然是探路者,就应该在摸索前行中蹚出一条道来!”
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担负试训任务的三连官兵铆在训练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那段时间,试训现场通宵达旦工作的场景时常出现。
按照总部的构想,新型步兵营有数十种火器,连属火器有10余种,其中每件装备在车上的固定、上下车的携带方法、不同位置的射击动作,每一项都要练1000次以上。有的装备没有实物,他们就用各种材料做成模型进行替代训练。
艰辛的付出,换来了丰收的喜悦——
2012年底,一份翔实的加改装论证报告上报总部,很快获得通过。
2013年7月,崭新的突击战车驶进营区,各种新装备陆续配发到位。
2013年底,实车加改装和车载信息系统联调联试完成,一个新型步兵分队初见雏形。
在转型探索的征程上,有些弯路不得不走,有些风险不能不承担——
在跨越中成长必须承受拔节的阵痛
指导员孙玉杰一直有个心结没解开——上等兵朱俊杰带着伤离开了部队。
原来,小朱参加新型突击战车复杂路面行驶测试,剧烈的颠簸使他的尾椎断裂,直到退伍时也没痊愈。虽然部队和地方按照国家规定给了相应的优抚,连队官兵还自发为小朱捐了款,但20出头的小伙在部队落下病根,作为带兵人,连队干部倍感自责和痛惜。
“痛归痛,探索还得继续!”孙玉杰坚定地说,要在跨越中成长,就必须承受拔节的阵痛。连队担负着转型探索的特殊任务,不能因为有点风险就裹足不前。
收获都是用付出换来的。小朱负伤后,连队官兵与厂家一道反复研究,对坐椅安全带重新设计,由单条拦腰式改为双肩固定式,既安全又舒适。从此以后,新型战车乘员未发生因颠簸受伤的情况。
对于一支摸索前行的部队,风险无处不在。就在记者在该旅采访期间,一个意外发生了——在新配发的某型单兵火箭弹试验射击中,一枚火箭弹尾翼与炮筒未能正常分离,从射手侧后方飞出,击中一名副连长的腰部,幸好伤势不重。
令人意外的是,险情发生后,试验射击继续进行。三连新兵何京泰在排长王玉刚的指挥下,再次发射火箭弹并命中目标。
第二天,三连官兵与闻讯赶来的装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一道,认真研究意外发生的原因。
“谁都不愿意走弯路,但有些弯路不得不走!”带领三连进行装备技术论证的副营长祁立新告诉记者,为使试训论证报告更科学,官兵们反复试验,有时费尽周折,后来发现问题其实很简单。
无人机的电池要定期充放电,否则很快报废;头盔夜视仪、多功能数字化侦察仪等光学设备经过曝晒就会失灵……官兵们在吃了亏之后,才摸透这些信息装备的脾气。
原文配图:北京军区步兵连挥舞旗帜。
转型需要志存高远但决不可好高骛远,需要审视传统但绝不是摈弃传统——
掀起信息化热潮要多一分冷静少几分盲目
新型步兵到底新在哪?旅参谋长王中举介绍说,与传统步兵相比,新型步兵机动性更强,新式突击车时速可超百公里;火力更猛,增加了狙击枪、单兵火箭等近10种火器;信息融合能力今非昔比,增加了无人机、指挥信息系统等大批信息化装备……
新型步兵真可谓“武装到了牙齿”。五花八门的新装备令三连官兵热血沸腾,连队迅速掀起了学信息化、练信息化的热潮。
然而,连长刘立敏的笑容很快变成了愁容。旅领导问咋回事,他的回答令人一惊:一些官兵认为摆弄好新装备就实现转型了,对基本技能、传统课目不屑一顾。
在上级的支持下,三连开始对新型突击步兵的组训模式、训练内容设置进行探索,确立“练好新技能、不丢老本领”训练思路,并初步形成《新型突击步兵训练指导法》《新型突击步兵分队作战运用研究》。
刚从某机步团调到三连任副连长的王树昌,一心想体验新型步兵的感觉。报到后,一连几天的训练安排让王树昌十分纳闷——体能训练和步兵基础课目占了大头。他翻出连队转型建设前后的训练计划,发现这些课目的训练量有增无减。
“死守这些‘老把式’,算什么新型步兵?”刚开始,抱有这种想法的官兵还不少。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