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日本拳头武器:坦克潜艇最强价格或低于欧美(图)

www.sinoca.com 2014-04-01  环球时报


  日本拥有在军事技术领域做精做强的实力,这为武器出口奠定了基础。但是日本武器出口的初期,可能会面临价格问题。日本军用装备所以价格昂贵,是因为产量太少,分摊的生产线、工艺成本以及人员维持的成本过高。一旦日本军备对外实现大批量出口,成本会大幅降低。

资料图:日本苍龙级潜艇升上水面排放废气。

  据日本共同社4月1日报道,日本政府当天召开内阁会议,通过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这个新原则实际上极大放宽了日本的武器出口,为日本的武器出口打开了闸门。那么在未来,日本军工会有哪些拳头产品能够赢得世界市场?日本产品又会面临什么考验?

  坦克潜艇最具竞争力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科技大国,日本的武器装备历来以技术先进、制作精良著称。而且发展的装备涵盖陆海空三军。日本雄厚的汽车工业为研制先进坦克奠定了基础。其90式主战坦克从上世纪末期到本世纪初,常年排名世界第一。而换代产品10式主战坦克更是成为三十年来发达国家中唯一一种全新研制的坦克,在火力、防护、机动等方面再次冲击世界最先进水平。最新型的13式轮式突击炮也足以和欧洲最先进的产品媲美,而美国还没有同类装备。

  在海军装备领域,日本一度是世界造船第一大国,更是造船强国。虽然目前其大型导弹驱逐舰依赖美国提供的“宙斯盾”防御系统和动力装置,但是日本的潜艇在世界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美国“战略之页”的报道称,目前日本最先进的“苍龙”级潜艇,无论是在艇形设计、AIP(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还是电子、武备系统方面至少与制作精良的德国产品不相上下,由于排水量较大,其动力和远海作战能力更强。此外,日本的16DDH、22DDH级直升机母舰、“大隅”级登陆舰在世界范围内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航空装备方面,日本战后主力机型主要源自美国设计,自主设计的战机乏善可陈。但是在一些“边缘装备”方面也有亮点。比如最近向印度推销的US-2水上飞机,性能至少不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同类产品。而日本的空空导弹,反舰导弹制造精良,如果只看性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绝不亚于美欧产品。

  技术合作潜力巨大

  和整件的大宗成品出口相比,日本军工企业以技术合作或零备件出口的形式进行军火贸易的潜力更为巨大。这方面,日本可以克服出口大型装备的政治阻力。今年1月5日共同社就报道称,作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进的放宽武器出口政策的一环,日本政府计划与土耳其联合研发新的坦克发动机。据称,日本陆上自卫队最新型“10式坦克”所用的三菱重工发动机技术受到土耳其瞩目。围绕实际研发问题,双方正在探讨由三菱重工与土耳其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开展研发的方案。

  此外,日本在电子产品方面优势更大。很多著名高技术装备的芯片都来自日本。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大战“飞毛腿”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就是一例。而目前,日本正发挥在电子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与美国联合研制“标准 -3”Block2A,这是“标准”系列导弹中反导能力最强的。目前,先进战机成本的60%到70%来自于电子系统,日本在这方面潜力巨大。

  价格不成问题

  日本拥有在军事技术领域做精做强的实力,这为武器出口奠定了基础。但是日本武器出口的初期,可能会面临价格问题。例如90式主战坦克在上世纪90年代的报价就达到惊人的800万美元,而当时美国M1系列主战坦克也不过300万,而日本的F-2轻型战斗机甚至要比美国的F-15重型战斗机还要昂贵。但是价格问题会随着出口量的增加迎刃而解。

  日本之前的军用装备之所以价格昂贵,是因为产量太少,分摊的生产线、工艺成本以及人员维持的成本过高。比如,生产坦克某些零件所需要的模具制作成本就需要数千万美元,这些模具用来生产100辆坦克相比生产1000辆坦克所分摊的成本就会大不相同。另外,如果产量提高,一些生产工艺便可得到改进更加成熟,成本也会降低。一旦日本军备对外实现大批量出口,成本会大幅降低,甚至会低于欧美产品 ——日本汽车相对欧美产品以价格便宜著称,这表明善于精打细算的日本企业在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菲士兵在仁爱礁升国旗 被指受“高人”指点(组图)
下一篇:因中国未邀请日本?美不派军舰参加青岛国际阅舰式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