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美媒:安倍决心对抗中国 中日冲突风险暴增(组图)

www.sinoca.com 2014-02-18  环球时报


  资料图:美国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罗伊斯。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靖国神社问题不仅是日中关系的大障碍,也正日益成为安倍长期执政的难题”。日本媒体发出这一呼声,是因为美国外交人士与权威媒体17日同时“开火”,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发出批评。《华盛顿邮报》的社论甚至称,“安倍正将日本带入一个危险区域,美日关系也被敲响警钟”。美国问题学者时殷弘18日告诉《环球时报》,对日本进行批评,表明美国已产生一种警惕意识——日本的挑衅会加剧中日军事冲突的风险,给美国在亚洲带来尴尬和安全威胁。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美国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罗伊斯17日下午在东京与超党派日美国会议员联盟会长——日本前外相中曾根弘文等举行会谈。《日本经济新闻》的文章称,罗伊斯就安倍去年年底参拜靖国神社一事表示关切,并称,“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日美韩步调出现混乱,这难道不是有利于中国吗?”据悉,罗伊斯随后还在首相官邸与安倍举行了会谈。

  资料图: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已对日本产生警戒。

  也许日本媒体用“关切”一词有些含蓄,韩国媒体在报道此事时显得更加直接。《朝鲜日报》18日的文章称,罗伊斯对日本方面进行批评。而且当中曾根弘文打算用“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是要坚定不战的决心”说服罗伊斯时,却遭到当面反驳。共同社也承认,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失望,这再次凸显出美方的不满。作为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一把手”,罗伊斯对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一定影响力。

  无独有偶,美国《华盛顿邮报》17日刊发该报社论版副主编杰克逊·狄尔的评论文章,以《日本的挑衅举动》为题,痛批在安倍的带领下,日本强硬、挑衅性的姿态让盟友美国开始有安全危机感。文章称,在过去数月,安倍政府似乎开始倒向“强硬民族主义”路线,这不仅向韩国及中国等敲响警钟,也对美国敲响警钟。安倍参拜之举也是对来自华盛顿高层“呼声”的漠视。狄尔还引用一名熟知美日关系人士的话称,“华盛顿与东京之间的沟通断层,比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隔阂更加严重,华盛顿甚至无法确认安倍下一步动向,也许他不再需要美方的意见”。

  在意识到目前美日沟通问题的严重性后,《日本经济新闻》18日称,美众议院将在3月成立一个由知日派组成的议员联盟,与日本建立新的交流渠道。此外,18日上午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记者会上表示,为了修复因历史认识等问题而恶化的日韩关系,希望韩国同意举行外长会谈。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1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已对日本产生警戒。因为日本的挑衅很可能将美国卷入到中日局部军事冲突中,这不符合美国在亚洲的利益。而且,日本在岛屿和慰安妇问题上的数次表态,使日韩之间的矛盾趋于表面化,令美国希望看到的美日韩三角难以形成。在不断“制造麻烦”的情况下,华盛顿对东京的不满自然会增加。而美国外交官和精英及媒体的这些表态无疑让日本感到压力。

  据韩联社18日报道,韩国总统朴槿惠当天在青瓦台会见了到访的罗伊斯。罗伊斯不久前曾参观美国格兰岱尔市的慰安妇少女铜像,还前往近日去世的慰安妇受害者黄某的灵堂吊唁,朴槿惠称这些举动让韩国国民深受感动。青瓦台人士称,在韩日历史矛盾方面,罗伊斯曾公开支持韩方。

  也许是罗伊斯此番“穿针引线”起到效果,韩外交部东北亚局长李相德18日下午在韩外交部大楼,会见到访的日外务省亚大局局长伊原纯一。这是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之后,韩日外交当局首次举行的局长级会谈。日本外交人士称,日本现在要集中精力应对中国。

  此外,日本防卫省18日上午在冲绳县宜野湾市与东盟国家举行了副部长级防务会议。会议介绍了高性能红外感应器及处理爆炸物的机器人等应对灾害和恐怖活动的防卫装备。着眼于武器出口输出三原则的放宽,日方希望在装备方面与东盟扩大合作。

  资料图:安倍有意优先修复日韩关系欲集中精力应对中国。

  资料图:日本国会开幕安倍施政演说点名中国。

  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月5日在参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答辩。

  资料图:安倍领强行通过保密法,引起各在野党和日本知识阶层的强烈反对和批判。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美专家:中国没敌人很强大 日本愚蠢难以置信(图)
下一篇:中国空军部队训练基地曝光 现场四架飞机不寻常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