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图:程开甲院士肖像。
1月10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
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
这一刻,距离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东方巨响”响起——1964年10月16日15时,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这位老人就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
“世界上有一种安全最可靠,那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
核武器,大国地位的标志,国防实力的象征。
“核弹试验赖程君,电子层中做乾坤。”这是中国核试验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赠给程开甲的诗句。
这样的褒奖,他当之无愧——
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开拓者和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程开甲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战争中走来的新中国领袖深知——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铸盾。面对严峻国际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
1960年,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接到命令,去北京报到,去干什么却不清楚。到了北京,他才知道,钱三强亲自点将,将他调进了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
听完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程开甲平静地说了一个字:“行!”从此,他的名字在学术界销声匿迹。
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
“起爆!”壮丽的蘑菇云在西北大漠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消息传出,世界震惊。国际舆论这样评价:“东方巨响”产生的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更是举起的拳头,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拳头!
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有一种安全最可靠,那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从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到回北京定居,程开甲把20多年时光献给了大漠戈壁。
历史永远铭记,程开甲在核试验任务中留下的一串串永恒足迹——
1966年12月,首次氢弹原理性试验成功,他提出塔基若干米半径范围地面用水泥加固,减少尘土卷入;
1967年6月,第一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他提出改变投弹飞机的飞行方向,保证了投弹飞机的安全;
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他设计的回填堵塞方案,实现了“自封”,确保了试验工程安全;
1978年10月,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成功,他研究设计的试验方案获得成功……
大漠铸盾,功在千秋。关于横空出世的“东方巨响”,毛泽东曾说“这是决定命运的”。
邓小平这样评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