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习近平拜登交锋2小时 拜登离开时情绪低落(组图)

www.sinoca.com 2013-12-05  环球时报


  [提要]  美国《纽约时报》5日称,穿梭访问中日这两个争吵不休邻邦的拜登4日从东京来到北京,敦促中国对防空识别区问题表现出克制。在与习近平长达五个半小时的会谈中,拜登提出美国反对中国设立识别区的理由,习近平则做出有力的反驳。

  资料图:12月4日,美国副总统拜登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的访问。中新社发 侯宇 摄

  中国总理李克强5日上午会见拜登,主要就中美关系以及两国经济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与此同时,外媒仍重点关注防空识别区。韩国《朝鲜日报》5日说,拜登在东亚“灭火”并非易事。报道说,拜登4日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长时间会谈,其中两人仅有翻译陪同的单独会谈就进行了两个小时,远远超过原定的45分钟。虽然具体对话内容并未公开,但据悉双方在防空识别区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美联社报道说,拜登出来后表情暗淡,情绪低落。

  “习拜会,双方就防空识别区问题针锋相对”,美国《纽约时报》5日称,穿梭访问中日这两个争吵不休邻邦的拜登4日从东京来到北京,敦促中国对防空识别区问题表现出克制。在与习近平长达五个半小时的会谈中,拜登提出美国反对中国设立识别区的理由,习近平则做出有力的反驳。《纽约时报》称,拜登没有呼吁中国撤销防空识别区,鉴于中日对峙在中国国内激起的民族主义情绪,撤销几乎是不可能的。

  《韩民族新闻》5日评论称,美国明显降低批评中国的调门,发出不希望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与中国持续对峙的信号。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4日在华盛顿表示,中国设防空识别区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与周边国家商议就突然拿出来。美军参联会主席登普西也表示,设定防空区本身不是问题,因为识别区不是领空,只是要求各国航空器进入该空域前事先通报。在北京的韩国外交消息人士认为,虽然美国一开始认为中国是“突然挑衅”,但随后并没有无条件施压,反而朝着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方向转变。

  资料图: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示意图。

  拜登抵达北京后不久,中国外交部称新设的防空识别区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国际社会应该接受。外交部发言人洪磊5日表示,目前已有19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55家航空公司向中方通报了飞越东海防空识别区的飞行计划。

  在一些立场偏向日本的媒体看来,拜登的北京之行令人失望。曾发表社论声称“钓鱼岛属于日本”的美国《华尔街日报》5日说,美国并没有直接要求中国撤销防空识别区,这可显现出超级大国外交上的微妙之处。一些分析人士质疑拜登在进行此次风险较高的出访时是否采用了正确的方式。美国企业研究所日本研究部门主管奥斯林称,从正常的外交礼节来看,拜登做得不错。但是现在并不处于一个正常的外交形势下,“美国的盟友希望的是更强有力的态度,我认为这些国家现在可能感觉以后都得靠自己了”。

  《环球时报》记者5日参加了拜登在国际俱乐部瑞吉酒店举行的新闻早餐会。拜登在发言中表示,美中将积极推进新型的大国关系前进。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考虑,美中将考虑设立与构造新的国际机制与标准。尽管面临各种困难,美方坚信中国在三中全会上所作出的承诺,美方感激中方作出的合作性的诺言。

  此外,据接近拜登办公室的知情人士5日向《环球时报》透露,拜登在访华期间,特别与中国的几位国家领导人讨论了如何加强中美合作的具体方式,从而让两国人民真正从中受益,以及如何面对共同的全球挑战。这些都是中美推进新型大国关系承诺的重要方面。

  按照拜登的行程,他将于6日同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会晤。韩联社报道称,6日上午朴槿惠在接见完拜登后,下午就将召开国家安保政策协调会议,并确定和发表最终的韩国防空识别区扩大方案。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泰永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扩大防空识别区是“韩国自己决定并实施的事情”。

  此前韩国政府已经将扩大方案的目的通报了美中日等国家。根据该方案,韩国准备将防空识别区扩大到苏岩礁以南100公里的地方。有分析认为,中日韩围绕防空识别区问题的纷争可能长期化。

  另据报道,韩国、美国和英国海军将于8日至9日在韩国南部海域举行联合演习。有分析认为,此次演习是对中国进行武力示威,但是韩国海军的一位负责人说,演习与东海紧张局势升温无关。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揭秘中国女子特战连:因训练长肉穿不上紧身裤(图)
下一篇:专家解析航母辽宁舰“2驱2护”编队五弱点(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