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云老人
周玉云老人
在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所学校像黄埔军校那样,极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从1926年在武汉成立分校到1949年,黄埔军校在大陆招收的女兵共有4期,毕业的女学员约800名。
1938年,在国家遭受劫难之时,年仅19岁的周玉云成为黄埔16期女兵,毅然走上抗战之路。抗战胜利后,她和同是黄埔毕业生的丈夫选择隐居乡野,回到金坛务农。如今,周玉云已经94岁高龄,是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寻访到的唯一一位在世的黄埔女兵。
1938年的长沙城
坚壁清野,焦土抗战
周玉云祖籍湖南长沙,1919年1月16日出生,在常州金坛生活了60多年,话语间依然有股湘味。在她种着灿烂菊花的北戴新村的小院里,她向现代快报记者讲述了她的“黄埔往事”。
当年,周家在长沙也算是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家境殷实。“祖父是清廷的官员,到了父辈,也有一些产业,家中六个子女,我是老幺。”周玉云告诉记者。
最小的孩子,自然最受宠爱。七岁那年,母亲去世,临终时专门嘱咐几个姐姐,一定要把幺妹带大,带好,要供她读书。“父母留下了一笔遗产,专门供我读书。应该说,在18岁之前的日子,我都受到了很好的照顾。”周玉云微笑着说,举手投足间有股优雅的气质。
1938年,周玉云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当时,江苏、上海先后沦陷,成为敌占区。长沙城里风声鹤唳,一片恐慌,日本军队要血腥屠城的传言在长沙城蔓延。
为了阻止日本人把长沙作为南侵的战略据点,当时的湖南省政府要求所有市民转移到乡下后,11月13日凌晨,一把大火将长沙城烧成废墟。所有的交通全部中断,周玉云北上求学的梦想被战火焚毁。
无奈之下,周玉云投靠了祖父的弟弟,一个国民党军队的团长,跟随他的部队去了江西。过年回到衡阳,她在大街上看到了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愿意参加抗日的爱国热血青年,男女不限,都可报考。
对于接受过西方教学,有着理想主义情结的周玉云来说,“军人”有着极大的号召力。在当时,黄埔六期“女兵三杰”中的谢冰莹,专门写了一本女兵的《从军日记》,更是鼓舞和激荡了不少青年知识女性。
周玉云毅然从军,成为黄埔军校江西雩都三分校女兵(第十六期),1939年毕业。
在此之前,黄埔军校只有两届女兵,此后还有一届,毕业的女学员总数约为800人。
不爱红装爱戎装
跨出闺门参军抗战
周玉云告诉记者,在黄埔江西雩都三分校学习时,教育长是唐冠英。
黄埔军校里,女子穿上军装,与男兵一样开始正规学习、训练。由于前线急需人员,当时的军校学习课程都是压缩的,学习和训练非常紧张。
“一早出操训练,上午军事训练课,下午则是文化课,每天晚上还要夜行军,每个人的小腿上都要绑沙袋,每人发一双草鞋。一开始,也觉得训练好苦,也流眼泪,但很快就习惯了,只要你明白自己为什么来的,就不觉得辛苦。”周玉云说。
由于当时部队急需人才,周玉云在江西瑞金的黄埔分校政训科仅学习一年,1939年11月,就分到上饶第三战区110兵站医院鹰潭分院政训室工作。
政训科是搞政治工作的,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周玉云先后在江西贵溪、鹰潭、黎川等地的后方医院工作,有的伤病员刚从前线退下来,伤还没好就想着再上战场,周玉云要做好伤病员的安抚与教育工作。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