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图:中国巨浪系列导弹。
10月28日,中国官方媒体罕见刊出大量图文,首次解密组建42年的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文解密中国海军北海舰队09II型战略核潜艇部队。这是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成立42年以来,首次进行大规模解密,作为中国第一代水下核力量的09I和09II型核潜艇内部照片,指挥室、轮机舱、反应堆舱室和导弹发射舱室都尽数公布。据悉,核潜艇素有海军“杀手锏”之称,它是大国战略核威慑的重要手段和利器。当日既非建军节或海军节,亦非逢五逢十的组建周年纪念日,我方选择此时解密到底剑指何方?(环球网军事特约评论员:裴申)
中国海军的战略核潜艇部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支作战力量,因为自从中国宣布已经建成海基二次核打击力量以来,这支部队露面的机会可谓少之又少。作为共和国盾牌的“国之利器”,它们虽然已经组建并服役数十年,但是却很难公开亮相。综合境外媒体的观点认为,中国此次非同寻常的报道,或说明中国海军已经实现对美国的核潜艇战备值班,这是中国对美核平衡战备的重要里程碑,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就是说,它意味着以094和巨浪-2导弹为核心的中国水下核力量正式具备实际核威慑力。
资料图:中国核打击主要方向猜想。
在此之前,美国媒体和军方普遍认为中国的巨浪-2型弹道导弹虽已服役4年,但因发射试验接连失败而导致这种导弹一直没有正式具备战斗力,美国媒体甚至认为“由于可靠性较差,中国的核潜艇没有进行过战备巡逻”。由于第一代09II型核潜艇和巨浪-1型导弹的性能较差,中国对美核威慑能力很差,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09II型核潜艇只具备象征性的战斗力,但巨浪2具备11000千米的最大射程,已经可以在中国附近海岸摧毁任何一个美国西海岸城市。携带巨浪2型导弹的094实现战备值班后,就意味着中国首次对美国具备有效的水下战略核威慑和二次反击能力,巨浪2也成为中国除去东风-31A、东风-5A和东风-5B之后,第四种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的中国核导弹。
从理论上讲,3艘094型潜艇投入使用就可以使中国首次最低限度地拥有可执行海上巡逻任务的核威慑力量。在任何特定时间,都会有一艘潜艇用来进行训练,一艘进行维护,还有一艘执行海上巡逻任务——这艘可装备12枚导弹的潜艇能向美国发射核弹头造成巨大杀伤。据计算,12枚巨浪2导弹在携带单弹头的情况下,也已经具备杀伤美国西海岸12个主要城市的能力。拥有利用核潜艇进行长期海上巡逻的能力是几十年来中国军界的梦想。拥有这种能力意味着所谓的 “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宣告建成,中国终于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核大国。
中国的海基核力量能力现在仍然是一个谜,通常来说,中国的战略核潜艇部署在北海舰队的渤海海域,以及南海舰队的三亚基地。由于中国海岸线的复杂环境限制,中国的水下核资产往往不能具备对美国的核威胁,在092级核潜艇和巨浪1核导弹的时代,中国水下核力量仅仅只是一个标志,或者象征,不具备多少战斗力。
按照外国媒体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四艘094型核潜艇,可携带48枚巨浪2型潜射洲际核导弹,可携带48至192个核弹头,相当于中国核武库库存的15%至35%。这些潜艇两艘部署在渤海湾和青岛,两艘部署在三亚,中国核潜艇的导弹发射预设阵地主要包括渤海湾、西太平洋中部、菲律宾海西部和南海中部。正在研制中的巨浪-3和新一代096型核潜艇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水下核力量资产。
一般来说,核导弹击中一座城市以后,20枚弹头所产生的放射性尘埃将被吹散开,造成一个长达数千千米的沾染带,在1.2至1.4万千米范围内的室外人员生存概率几乎为零。按照中国100万吨TNT当量小型核弹头技术的实际水平,一艘094型核潜艇所携带的12枚巨浪2型核导弹对美可造成500至 1200万人的杀伤,威慑效果明显。
由于美国的中西部各州人口稀少,为了提高杀伤效果,对美国软目标的核杀伤主要以西海岸主要城市为主,如西雅图、洛杉矶、旧金山和圣迭戈等。
中国的东风31导弹最初射程不超过8800千米,被中国定位为远程导弹,之后经过改进,成为具备大射程的东风31A导弹。如果东风31A从北极方向发射,可以轻松摧毁美国东海岸和新英格兰地区的一系列大型城市,如安娜堡、费城、纽约、波士顿、波特兰、巴尔的摩和诺福克等,这些城市的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
众所周至,核武器是大国国家安全的基石。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而“后发制人”的核力量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可靠的生存性能和足够有效的打击能力。近年来,美国越来越“重视”中国的核力量。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移防至西太平洋,其动机就包括增强对我陆基核力量的打击能力。美国有人声称,俄亥俄级搭载的核弹头可在第一波核打击中消灭我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陆基核力量。这里姑且不论美国是否掌握了我洲际导弹地井的精确位置以及能否在战时有效侦测到机动洲际导弹发射车的位置,美国的这种战略野心就迫使得我们必须尽快提高核力量的生存性能,尤其是改变陆基单一部署的局面,实现核力量的海陆“两位一体”。正如《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所说,海军要“增强核反击能力”。
早在60年代,海军在开始研制第一代核潜艇时就提出了研制二代核潜艇的设想。70年代中后期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80年代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军队进入“忍耐期”,核潜艇研制工作也随之放缓,先重点解决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1986年4月5日。国防科工委上报中央军委《关于战略核武器研制安排意见的请示》,提出第二代固体战略核导弹应走发展基本型的路子,实行海陆兼顾和技术通用原则。这也就是所谓“东风下海”的来历。同年底,第二代固体战略核导弹基本型DF-31立项开始研制。
1986年4月21日,海军党委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提出“尽快部署第二代核潜艇的研制,其中新型反应堆的研制和巨浪二号潜地核导弹应提前起步,争取第二代核潜艇2000年以前开始装备部队。”由于战略、经济和技术原因,和其他很多项目一样,这一设想并未实现。
1987年9月11日,中央军委常委会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从长远考虑,为了提高战略核力量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有必要研制和发展海基战略核武器系统。”
海基战略核力量的研制有三大块任务:艇(重点是二代核反应堆)、弹(重点是先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头(小型化热核武器弹头)。
1988年3月,七院召开094型号预研工作会议。5月3日,国防科工委确定094艇为八五期间综合论证项目。
1994年,新一代核潜艇研制工作正式启动。1996年,094工程立项,719所前所长张金麟任总设计师,艇用核反应堆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1999年底,094首艇开工,2004年7月下水,随后开始航行试验。094艇长约133米,水下排水量约9000吨。
战略核潜艇造价很高,因此尽量一艇多弹。但要装的导弹多就要核反应堆功率大、艇体大,由此造成潜艇被发现概率大,当然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各国每艘SSBN上装载的SLBM数量不同,但都是4的倍数,这是为了发射时艇体重心稳定的考虑。美国的Ohio水平高,装了24枚三叉戟II D-5,而俄罗斯最新的955型SSBN首艇Юрий Долгорукий只装载了12枚Булава,英国下一代SSBN据说也只装载12枚D-5。094装12枚JL-2,这应该是综合考虑了战术指标、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结果。094遭人诟病的“龟背”可能是由于核反应功率限制了艇的排水量(直径),以及JL-2的长度所致。若能减小JL-2的长度,并加大艇的排水量,就可以消除“龟背”。
1988年3月10日,海军召开巨浪-2武器系统战术技术指标、使用要求及技术攻关论证会,3月30日向国防科工委上报,国防科工委于6月8日批准。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巨浪-2迟迟没有立项。不过海军试验基地还是进行了模型弹水下弹射试验。
第二代固体战略核导弹基本型DF-31于1999年8月2日首飞成功,同年底DF-31A和JL-2立项。JL-2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包为民任总设计师,李明华任总指挥。固体火箭发动机由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设计制造,侯晓任总设计师。与基本型相比,为了大幅度提高射程,JL-2采用了高能固体推进剂NEPE,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壳体、碳/碳复合材料可抛式延伸喷管。中国是继美、法之后第三个掌握NEPE推进剂技术的国家,走在了俄罗斯的前面。
国外媒体认为中国的核武器主要保证对美国的核威胁,其次是对俄罗斯和印度的核平衡,总体上来说,中国的核力量主要针对美国。中国以“不首先使用”为出发点的核政策立足于制止、而不是打赢核战争,从而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最大的战略空间,在今天仍有很大可操作性。首先,中国的核政策将核武器的使用与国家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足以让对中国挥舞核大棒的任何国家三思而后行,为中国赢得了足够的安全空间。其次,以“不首先使用”为出发点的核政策提供的是高效费比的核安全保障,小规模的核武库发挥的是等效威慑的作用。第三,以“不首先使用”为出发点的核政策使中国长期立于道义制高点。
巨浪-2于2003年6月初成功实现首飞,2004年1月Y2(遥2)飞行试验成功。这两次飞行试验考核了发动机的性能。2005年6月16 日,巨浪-2首次在试验潜艇上发射成功,考核了弹筒匹配性能。2006年,巨浪-2首次水下发射试验失败。2008年5月29日,巨浪-2水下发射试验成功。
巨浪-2为三级固体燃料潜射洲际导弹,直径2米,长约14米,重约40吨,巨浪2的原型弹射程在7500至8000千米之间,改进后首批新型弹测试射程为9500至10500千米,巨浪2A为巨浪2的改进型,在携带三个分导核弹头的情况下,其射程可达到11000千米左右,除核弹头数量少之外,其他性能与美军现役的三叉戟D5基本相当。
航天九院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为二代战略核武器配套的核弹头,80至90年代先后突破了初级小型化和次级小型化,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安全性和可靠性试验。其中初级设计采用了非球对称构形,有利于将核装置塞进RV狭窄的鼻锥部。
按照国务院新闻办的说法,中国的核武器是“独立自主研制”的。解决了核装置的小型化,还要解决再入飞行器的小型化问题,这包括了空气动力学、材料和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航天一院14所、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发展中心攻克了小型化再入飞行器的滚转共振问题,航天一院703所等研制了新型烧蚀防热材料(碳/酚醛复合材料等),使中国小型化核弹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