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战争中的微信
作者:朱江明(军事问题专家)
近日,叙利亚内战传出一则消息——交战双方均喜欢使用中国产的手机软件“微信”(当地称为Wechat)进行联系。交战双方甚至还经常在微信的朋友圈中晒战果,或者相互挑衅。消息中还说,交战方曾利用微信的定位功能搜索附近的用户。如果发现附近敌军比较多的话,就说明这是敌方重点防守的要地,进攻时要格外小心。
从技术上来看,这条消息存在一定的真实性。现代智能手机运用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可以通过基站之间的三角定位或者手机自带的卫星定位模块数据来给使用者定位。微信软件的很多服务正是基于这种技术产生的。
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微信可以找到100-2000米内的所有在线用户。如果对方刚刚上传照片,还可以通过背景比对,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如果敌方拥有对手机网络服务供应商的控制权,则几乎可以将定位数据精确到10米内。这样对方就更容易用炮火集群杀伤或俘虏使用此类服务的人员。显然,作为交战人员,在战地使用微信这类软件,是非常不明智的。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类似叙利亚这样的内战和两国之间正规军的战斗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两国之间的战争,交战双方士兵往往没有任何生活上的交集。此类战争属于公事公办型的战斗,敌我双方只是根据训练和命令来执行任务。
然而,在内战(尤其是长期的内战)中,交战双方各自都有亲友卷入战争,甚至可能已经遭到对方阵营的杀害。因此,在个人情感上,这类战争的参战人员往往具有非常强的仇恨性。
在内战中经常会出现超乎想象的残忍情况。例如,在叙利亚内战中,自由军拍摄的食人心脏的恐怖视频,就是这种基于仇恨心理的具体表现。近年来的几次内战,残酷程度均超出了国家间的武装冲突。
这种行为虽然可以通过种族矛盾和宗教冲突等原因去解释,然而同样很多此类行为更可以说是基于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积累。例如,微博中经常出现的城市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口水战,即便是香港这样发展程度接近西方社会的地域,仍旧难免出现排斥外来者的情况,而这种排斥都是基于日常的冲突累积。在战争这种极端条件下,此类冲突很容易演变成为一种严重的仇视和对立。
从叙利亚内战双方玩微信的这个行为来看,战争(尤其是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长期战争),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战地中生活的老百姓,仍旧有自己的社交及休闲生活需求。从这点来看,这似乎和普通社会并无本质区别。
然而,在战争的背景下,这种需求往往会出现异化。这就是为何微信的交友功能被用于开炮而不是“约炮”的主要原因。
即便如此,我们通过这件事仍旧能看出,这场持续了两年多的内战已经开始生活化。在这种情况下,人性的底线就会变得很低了。
在国内,经常有人问笔者到底《战争法》可以干什么,因为好像没有一场战争是因为《战争法》被阻止或结束。实际上,战争的爆发和结束总是基于政治的考虑,而《战争法》或者《国际人道法》只是阻止战争中的人性过度堕落,战争暴力被滥用于平民以及放弃战斗的战斗人员。
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间的战争已经被《战争法》调整得相对人道。然而,内战却因为各种原因依旧异常残酷。这就是为何坐在国际法院被告席上的,一般都是内战“英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