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首艘攻击性鱼类核潜艇“长征一号”。
8月22日讯:日前,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刊载文章称,美国国防部官员分析预测,中国海军有望在2014年实现其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的首次远航。
无论消息是否属实,中国核潜艇的研究和发展确实在短短数十年内突破不少难关,取得不少成就。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首艘攻击性鱼类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然而入列后的8年内,核潜艇编队却面临“有艇无弹”的困局。潜力导弹水下发射面临很多困难,还存在导弹落下来砸毁潜艇的危险。为了克服这一风险,设计团队研究先在陆地上发射。
时任潜地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在接受黑龙江电视台采访时解释道:“因为只有把模型弹在潜艇上打好了,才可以保证我们发射导弹的方式是正确的,才敢于把真的导弹放在潜艇上发射。”
1982年10月12日,潜地导弹首先选择在渤海海域的常规潜艇上成功发射,标志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二次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国家。
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少将指出,拥有核武器的二次打击能力指的是陆基的洲际弹道导弹被摧毁后,仍然具有海上的核打击能力。陆基导弹被摧毁后,一般还有两种方式进行核打击:一是核潜艇发射导弹,另一种是把原子弹、导弹装在战略轰炸机上。核潜艇因为在水下隐蔽,很难被发现,威胁很大。而中国核潜艇的发展,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让国际知道我们具有这样的核武器,对于维护中国的和平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资料图:我军第一代综合试验潜艇031级200艇(左)和第二代综合试验潜艇032。
1984年8月20日,美国海军部长莱曼一行在大连市小平岛参观中国核潜艇,是中国核潜艇下水以来首次接受国外官员参观。同年,时任海军总司令刘华清上将访问了英法等国的战略核潜艇基地。在英国,刘华清意味深长地说:“看看人家那么好的核潜艇、那么好的保障条件、那么完整的基地体系,我一夜都没睡着。”
正是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之下,中国核潜艇在20世纪80年代奋起直追。
1988年4月,为了检验核潜艇在深海的抗压性能,需要进行深潜试验。深潜试验风险性大,20世纪60年代,美国王牌核潜艇在下潜不到200米时发生事故,129人葬身海底。参试人员甚至给家人留了遗书。
时任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意识到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我说‘你们放心。我还有我们几个同志,跟你们一道下去做试验。’这一句话一讲,整个情绪就变了,大家就表决心。总师敢下去,说明这件事不是冒风险的,而是有科学根据的。”果然,在两个小时的下潜后,潜艇浮出水面。
随着核潜艇技术的成熟,1988年9月15日,我国首次用导弹核潜艇发射潜地导弹取得成功,再次引起世界震惊。
资料图:解放军新型试验潜艇。
资料图:中国海军039改进型宋级潜艇海上巡航。
资料图:这艘被称之为“新元”的新型潜艇已经成为中国新一代水下发射试验平台。
资料图:新型试验潜艇主要用于巨浪-2和巨浪-2A导弹的试验工作。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