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美国援助军舰看人上菜 菲律宾得到的是三手货(图)

www.sinoca.com 2013-05-27  北京晚报



  肥水不落外人田 去向2 转入执法队

  各大海军强国,通常除了正规海军外,还有一支海上执法队,用于巡逻、警戒、公安、缉毒等。比如美国的海岸警卫队、中国的海监、日本的海上保安厅等。海上执法队既有专项的执法任务,也在一些正规海军不便出马的场合作为先遣队,因此“老大哥”的退役舰只转给“小兄弟”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在战争一线陈旧的退役舰只,在非战争任务中还是很能耀武扬威的。

  日本海军就这么干。比如2013年春“峰雪”号导弹驱逐舰退役,就转入了海上保安厅。峰雪号是 80年代服役的,排水量3000吨。日本将其转为巡逻船,是要加强对我钓鱼岛海域的侵占。相对的,我国海军也有类似举措。比如去年退役的“南京”号导弹驱逐舰,便正式移交了海监。目前我海军共有11艘退役舰只转入海监,网友还大呼“太少”。

  不过,海军退役舰只转入执法队,虽然看上去能大大提升战力,但也并非多多益善。毕竟军舰与治安船只制造目的不同,适应任务不同。比如南京号导弹驱逐舰拥有大功率发动机,但是巨大的油耗量会增加出巡成本。面对入侵领海的邻国渔船或公务船,在非战争状态下,总不能真的用导弹或舰炮去执法,所以通常在转编制的时候都会拆除主要武器。

  军功章有我的一半 去向3 海上博物馆

  每一艘军舰都有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少数军舰退役后被保存下来,作为博物馆或教育基地,接受公众的参观。对退役军舰而言,这是幸运和荣耀。

  比如美军的“密苏里号”战列舰,曾参加“二战”、朝鲜战争、海湾战争等,既是日本签署投降协议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后一艘退役的战列舰。因此,它被永久停放在珍珠港,作为纪念舰。就在密苏里号博物馆的旁边,还有另一艘战舰博物馆,就是在珍珠港事件中被击沉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残骸。美国政府让其船体沉在水下,在水上修建了博物馆。两艘战舰,一艘是开战时的惨痛,一艘是停战时的荣耀,共同彰显着美国海军的辉煌历史。

  英国的黄金时代在19世纪,他们也为此准备了战舰博物馆。那是200年前的风帆战列舰“胜利”号。“胜利”号在1805年的海战中粉碎了拿破仑的海军梦。如今,这艘古老的战舰也在接待全球游客,彰显大英帝国在风帆时代的荣光。

  发挥余热到底 去向4 测试靶船

  有相当数量的战舰,不曾在战场上被敌军炮火击毁,却在退役后成为己方武器试验的牺牲品。这样一种惨烈的结局,也算“发挥余热”了。这方面手笔最大的还是美国。二战后在比基尼岛,美国进行了大量核试验,包括氢弹试验。在这些惊天动地的爆炸中,就有大量的“海上霸王”成为废铁。比如美军赫赫有名的萨拉托加号航母、内华达号战列舰以及缴获的德国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日本长门号战列舰等。

  往事不堪回首 去向5 拆卖废铁

  对军舰来说,最不堪的命运就是直接被拆毁,然后将钢材作他用。比如英国皇家方舟号航母在2010年退役后,不得不被贱价卖给土耳其回收公司。5月19日该舰驶出军港时,引得送别人群含泪哀悼。美军这样命运的航母更多,包括二战中立下大功的企业号常规航母等(与去年退役的企业号核动力航母是沿用同一舰名的两艘舰)。苏联解体后,由于本国的混乱及西方的刻意阻挠,大量原本装备精良的军舰,也落得大卸八块的下场。

  重整河山待来日 去向6 封存入库

  退役军舰还有一条路是封存入库,等待日后的转机。这通常限于较为先进、日后可能用得上的战舰。比如前面提到的密苏里号等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在1955年退役后进行了封存。1981年再次服役,并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参加海湾战争。上世纪末再次退役后,这4艘超级战舰依然保存至今(包括作了博物馆的密苏里号)。一旦有必要,完全可能再度改装上阵。在科幻电影《超级战舰》中,就是一群老兵把密苏里号开出来,用重炮歼灭了入侵地球的外星人。

  日本自卫队的潜艇也搞了这一套。日本给每个型号的潜艇规定了所谓退役年限,到了年限就退役,换新造的型号。但退下去的并不销毁,而是封存起来。这样,表面上现役的潜艇数量有限,实际上一旦有需要,封存的可以很快参加战争。这是在变相的扩充潜艇部队实力。目前日本自卫队已封存夕潮级和春潮级的十余艘潜艇,这些潜艇舰龄多在二三十年左右,完全可以继续作战。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国潜艇遭遇日本舰只 解放军派出战舰增援(组图)
下一篇:学者发现百年前美制菲地图 标明黄岩岛属中国(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