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俄罗斯《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网站5月1日文章】题:中国亚太外交趋于活跃(作者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
许多人认为,北京外交政策趋于活跃与军人和强力部门在政治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向与中国人民(即中国共产党)血肉相连。更确切地说,军队几乎就是这样一个组织:自解放战争起,多数政治领袖都曾担任过军事领导人,军队一直是政权的主要依靠。
随着国家的发展,军队已经变成专职机构,尽管还受政治领导人的控制,但有了自己的利益。由于与日本的岛屿冲突激化,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
军队现代化从一开始就是中国改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有约230万人),军费规模世界排名第二(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军人感到自己充满着力量,当然希望用在什么地方(在这一点上他们与世界各国的军人没有什么差别),而他们的维和任务并不多。他们呼吁要报复过去所受的屈辱。
外交活跃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会舆论影响的增长。
中国公开宣称执行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方针,而一些文章的作者却呼吁军队(以美国为例)应积极保护中国在海外的经济利益(包括确保必要的资源),应表现出对全球海洋的极大兴趣,突破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圈,甚至呼吁将分配世界资源的权力交给中国,因为中国人比其他民族的人更善于发展,他们自古以来就具有正义感。
过去主要是外国观察家指出这种趋势,但不久前中国专家也开始谈论这一点。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肯定地说,北京对美国、日本或菲律宾的态度过于软弱。尽管这种意见不代表官方立场,但开始影响对外政策,迫使中国官员更宽泛地解释中国的国家利益。
已经顺利发展30多年的中国开始奉行积极的外交方针,这是必然的现象。这既有可能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好处,对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做出巨大贡献,也有可能造成危害。俄罗斯作为中国的友好国家应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要让民族主义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